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活蚯蚓适量,洗净后置锅里文火焙干,研末;每次服6克,用红糖水冲服,每日2次,约3~7天可排石,直径在1厘米以内的结石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性检测宫颈阴道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预测足月引产成败的价值。方法:64例初产、足月、头位、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在引产前行宫颈分泌物IGFBP—1定性测定,然后行PV检查了解宫颈条件得出Bishop评分。选用口服米索前列醇25μg,3h1次,引产。结果:IGFBP-1预示引产成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宫颈Bishop评分。IGFBP-1阳性组引产成功的时间短于阴性组,引产用药次数也较阴性组少。当IGFBP-1阳性且宫颈柔软时96%在3d内引产成功。结论:IGFBP-1是反映宫颈成熟的良好指标,单纯利用IGFBP-1预示引产成败较Bishop评分更有效,两者结合预示引产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经前泄水是指行经前二三日阴道先泄水而后经潮的病证。本病在不少中医妇科文献中都有记载,但多是言而未详。曾有人误认为经前泄水是经行泄泻。笔者根据《傅青主女科》所载,结合临证所见认为,其表现是患者每值经前数日阴道中流出水液,如泄如注,时作时止,常伴有四肢不温或腰膝酸软,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神疲乏力,纳少便稀等  相似文献   
4.
5.
王德坤  丁连安 《中外医疗》2010,29(12):78-78
目的研究普外科腹部大手术后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观察81例手术的普外科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前24h、术后24h、术后3d、术后7d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情况,并跟踪观察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此81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会降低(P〈0.01),在有并发症组中,术后3d与术后7d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数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99),而在无并发症组,术后24h与术后3d、术后3d与术后7d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数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均出现白蛋白和前白蛋白降低,术后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恢复较晚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山市居民30年全死因状况及其死亡规律,为卫生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30年中山市居民全死因总死亡率、死亡趋势、构成比、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①全死因总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②30年期间死因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一直是四大主要死因;③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组段主要死因不同;④居民期望寿命无明显上升趋势,且明显低于同期国内外发达地区水平. 结论①市卫生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与改善;②应根据死亡谱、具体病种死亡率升降趋势、不同年龄组段死亡特征来确定市卫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动膈而致的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的常见病。多数可自行消失,但一些顽固性呃逆患者长期不愈,痛苦不堪。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呃逆,取效显著。 祖国医学认为:许多顽固性疾病都是由于瘀血久滞所致,顽固性呃逆也不例外。血府逐瘀汤方出自  相似文献   
8.
9.
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8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3例脾破裂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83例符合手术指征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有50例行脾切除术,死亡2例,21例行脾修补术,均治愈,12例行脾部分切除术,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外伤致脾破裂,常见多发性损伤且病情重,手术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据术中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须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乳衄浅说     
乳衄,名出于《疡医大全》,指乳头向外溢血的一类病证,包括现代医学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导管炎症及乳腺恶性肿瘤等疾病。本病多发于35~50岁的妇女,且近年来有发病率升高的趋势。由于本病早期仅表现为乳头少量出血,无其它不适,且乳房内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