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时机的把握。方法:对2000年7月-2008年2月735例Lc中25例(3.4%)中转开腹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因胆囊区致密性粘连及出血术野不清23例;肝外胆管损伤2例;给予中转开腹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各种解剖,规范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时机,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熟练LC基本操作技术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对直接支架植入(DS)与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BA S)的手术及长期临床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从2000年2月至2001年12月,对155例有选择的血管病变进行非随机分组,Ds组82例,BA S组73例.结果:非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植入成功率96.6%,3.4%的血管病变需要球囊预扩张再植入支架.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一例支架脱位或丢失.住院期间术后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术后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均为8±3月.DS组与BA S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及4.9%(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DS组比BA S组明显缩短,分别为52 13分钟及59 15分钟(P<0.01)及9.5 4.3分钟及11.8 4.7分钟(P<0.01):造影剂用量DS组比BA S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82 35ml及205 41ml,P<0.01.结论:对某些有选择的血管病变直接支架植入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支架植入方法相比.直接支架植入可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住院及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术后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咨询的历史舞台上,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先后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世纪70年代,伴随着认知治疗家的成功以及行为治疗家的观念转变,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了心理咨询领域又一个新的理论取向.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流派众多,在理论、操作上各有侧重.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理论基础、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对该流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情疗法与现实疗法做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梗塞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并评价梗塞前心绞痛对直接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247例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AMI前2周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梗塞前心绞痛组和非梗塞前心绞痛组,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评价其对直接PCI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梗塞前心绞痛组共107例(43·3%)。与非梗塞前心绞痛组比较,梗塞前心绞痛组年龄较大(分别为62·3岁和60·8岁),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0·8%:57·2%,P=0·043)。两组间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死亡、再梗塞、急诊CABG、心源性休克、术后室颤需电复律的联合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塞前心绞痛对AMI直接PCI近期疗效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腹沟股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每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正常活动时间、出院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观察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及切口感染、皮下或阴囊气肿、血管与内脏损伤、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但腹腔镜疝修补术相较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恢复更快、卫生经济学性价比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中对于该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方法选择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156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且大部分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运用全胃切除配合淋巴结清扫的方式来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不仅安全和可靠,且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2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采取非手术治疗者23例,有7例患者因发生肠损伤而中途采改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100%;29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治愈25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而言,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日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86例,对其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Dukes A期患者共27例,约占31.4%,经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死亡率为0;Dukes B期患者共37例,约占43.0%,经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死亡率为5.6%;Dukes C期患者共17例,约占19.8%,经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5%,死亡率为12.5%;Dukes D期患者共5例,约占5.8%,经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死亡率为100.0%。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分级,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也不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30例患有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65例。采用常规直肠癌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直肠癌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率和治疗后直肠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患有直肠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采用高压氧联用醒脑静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吞咽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OS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吞咽测试、FMA评分、BI评分、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减少高压氧联用醒脑静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