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单检和联检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EA、CA199、CA72-4的含量,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单个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和准确性均显著提高。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煤炭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1642例送检标本中,有269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检出率为16.4%;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2例占SAU总数的11.9%;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37例占88.1%;MRSA除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还保持敏感外,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ICU中检出的SAU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临床上SAU感染的治疗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电力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连续分离的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收集在此期间临床连续分离的金葡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同时进行Panton-Valentine(PVL)毒素基因检测,并对其中的33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进行SCCmec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作MRSA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50株金葡菌中,检出MRSA33株,占66.0%,其中1株为社区获得性(CA)-MRSA。MRSA有6种克隆型,其中ST239-t030-Ⅲ型占绝对优势,并且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新克隆型(ST239-t2270-Ⅲ)的传播;相比较,MSSA分子分型则呈散在分布。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糖肽类抗生素及替加环素对MRSA的抗菌作用最强。CA-MRSA携带PVL毒素基因,其耐药谱与医院获得性(HA)-MRSA有较大差异。结论相比于MSSA,MRSA的克隆型别相对集中,提示MRSA更容易引起医院内的传播。MRSA以ST239-t030-Ⅲ为最常见型别,与我国总体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 097例尿路感染患者送检合格尿标本的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8株(69.1%),革兰阳性菌89株(22.9%),白色假丝酵母菌31株(8.0%);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75株(45.1%)、屎肠球菌47株(12.1%)、奇异变形杆菌43株(11.1%)、肺炎克雷伯菌27株(6.9%)、粪肠球菌23株(5.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5.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2.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及早进行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单检和联检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FP、CEA和CA19-9的含量,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EA和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查和单独检查相比,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显著提高。结论联合检查可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GU)中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853例NGU患者尿道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53例送检标本中,有494例支原体(My)培养阳性,阳性率为57.9%;其中Uu阳性320例占37.5%;Mh阳性72例占8.4%;Uu和Mh混合阳性102例占12.0%;Uu及Mh两型支原体的敏感率最高的药物分别是交沙霉素、强力霉素;两型支原体耐药率最高的药物分别是红霉素、罗红霉素.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最高和最低的抗菌药物罗红霉素和美满霉素.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培养中以Uu为主;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上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1年-2013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到的35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主要分布科室是肿瘤内科、ICU、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大于95%;亚胺培南近3年的耐药率均高于40%,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呈现上升态势,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阿米卡星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近三年耐药变迁趋势基本平稳,但耐药形势严峻,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和减缓其耐药菌株的产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ELISA检测p24抗原用于诊断HIV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HIV感染实验诊断的研究概况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近年来,欠发达国家的感染人数超过发达国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感染HIV的人数将超过1000万。目前测定血清HIV抗体是诊断HIV感染的常规实验方法,但是测定HIV抗体有局限性:有超过70%的HIV感染者在感染6个月后才能检测出抗体,在同性恋群体,这个数字超过80%,检测技术增加了HIV“窗口期”传播的危险;新生儿产生抗体需要出生1年后,来自母亲的HIV抗体会致使假阳性产生;HIV抗体持续存在,艾滋病晚期时消失,无法作为治疗监测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套细胞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7岁。反复咳嗽、咳痰20 a余,加重3 d来我院就诊。门诊血WBC 26.9×109/L,L 0.91。血涂片可见小淋巴细胞升高,形态大致正常。收治入院后查体:双颈部及左颌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1.5 cm×1.5 cm,质软,活动度可,无压痛,胸骨压痛阴性。胸部CT示纵隔、双侧腋下、所见腹腔多发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