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男 ,78岁。因劓声呼吸、深睡、呼之不应 5min ,于 1 995年 1 0月 2 6日出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 ,发病前曾卧床吃苹果。查体 :中度昏迷 ,口唇轻度紫绀 ,劓声呼吸 ,血压 2 1 3 /1 2 0kPa,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初步诊断为脑出血 ,紧急送上级医院。入院后查血气分析 ,为低氧血症。行气管插管时发现气管内异物 ,取出 2cm× 2cm ,苹果 2块 ,患者逐渐清醒。例 2 患者男 ,91岁。因每于吸痰后心率加快 ,于1 999年 8月 2 0日 8时出诊。患者为脑血栓后遗症偏瘫 ,失语 ,长期卧床 ,咳痰困难。查体…  相似文献   
2.
潘华杰 《中外医疗》2009,28(35):164-16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点的慢性疾病,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发病率约5%~6%,虽然至今哮喘尚无根治手段,但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预防,通常可实现控制。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抗炎、对症、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较多,本文就哮喘药物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潘华杰 《北方药学》2014,(12):49-49
目的:观察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难治性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我所老干部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同时服用5种以上者占92%,10种以上者占70%,最多同时用药达22种。现就多重用药的原因与对策思考如下。1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结合手法肌肉放松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24)、手法肌肉放松组(n=24),两组患者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后,分别给予不同干预措施,联合治疗组进行深层肌肉刺激结合手法肌肉放松,而手法肌肉放松组给予单纯肌肉放松,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在运动后24 h的血液肌酸激酶浓度、乳酸浓度和肌红蛋白浓度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手法肌肉放松组(P0.05,P0.01,P0.01);联合治疗组在运动后24 h肌肉酸痛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手法治疗组(P0.01),踝关节活动范围和小腿周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手法肌肉放松组(P0.05,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手法肌肉放松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有优越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华杰  韩辉 《人民军医》2007,50(5):310-31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3岁,因反复食欲缺乏,伴恶心、呕吐1个月余入院。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2年。近1年出现右髋关节疼痛,牙齿松动,近4个月体重下降约5kg。查体:体温36.6℃,血压160/105mmHg。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全身皮肤粗糙,牙龈萎缩,甲状腺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2/min,律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患病情况与血液生化指标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96例老年女性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96例老年男性患者作对照,比较分析其所患疾病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特点.结果 ①老年女性患者慢支/肺气肿及脑梗塞患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患者;②老年女性患者总胆固醇、HDL-C、LDL-C组高于老年男性患者,而血尿酸、肌酐、尿素则低于老年男性患者.结论 老年人的患病情况和血液生化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