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神经生化指标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MoCA 量 表(中文版)将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功能受损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鉴定其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硫化脱氢表雄酮(DHEA)、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脑源性神经营 养因子(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HAMD-24 评 分后,血清Hcy、COR、DHEA 和IL-18 水平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其比值比(OR)分别是 2.458(95%CI=1.343~4.918)、2.034(95%CI=1.217~4.837)、1.954(95%CI=1.122~4.129)和2.173(95%CI= 1.226~4.909)。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Hcy、COR、DHEA 和IL-18 水平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可以应 用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在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初步判断该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好发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方法 选取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178例为SCZ组,健康个体182例为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了解各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情况.结果 SCZ组与对照组在4G/4G、4G/5G和 5G/5G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Z组的4G/4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SCZ组的4G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型基因和4G/4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常人,4G型基因频率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好发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普瑞巴林治疗咖啡因急性戒断的疗效。方法:在咖啡因依赖患者的急性戒断期服用普瑞巴林。结果:服用普瑞巴林225 mg·d-1能够改善咖啡因依赖的急性戒断症状。结论:普瑞巴林可能通过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作用改善咖啡因依赖的急性戒断症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抑郁障碍(MDD)患者静息态脑磁图(rMEG)频谱特点。方法:对15例首发青少年MDD患者(MDD组)及1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rMEG扫描,比较两组频谱分布特点,分析MDD组频谱分布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①MDD组alpha频段能量左枕叶高于右侧,左颞叶低于右侧;theta频段能量左额、枕叶高于右侧;对照组alpha频段能量左枕叶高于右侧,beta频段能量左枕叶高于右侧,theta频段能量左额、颞及枕叶高于右侧,delta频段能量左颞叶高于右侧,左额叶低于右侧。②与对照组相比,MDD组alpha频段能量右中央区、颞及枕叶明显增高;beta频段能量双侧枕叶明显增高;theta频段能量右颞、枕叶明显增高;delta频段能量右颞、双顶叶明显增高;③MDD组HAMD总分与双侧颞、左顶及双侧枕叶delta频段能量呈正相关;HAMD焦虑因子与右枕叶theta频段能量及左顶、枕叶delta频段能量正相关,与左右顶叶alpha频段能量差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青少年MDD患者rMEG的alpha频段能量右侧过度激活,枕叶beta频段能量左侧优势减弱,右枕叶delta频段能量增强且与抑郁程度及焦虑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苯丙胺类物质对脑白质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11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和6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分析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n=7)与正常对照的DTI结果差异.结果 苯丙胺物质依赖组左右两侧皮质脊髓束数量均低于对照组(t=1.25,P<0.01;t=0.04,P=0.03),左侧扣带束FA值高于右侧(t=4.04,P<0.01)且与物质使用时间呈正相关(r=0.69,P<0.01);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组左侧皮质脊髓束ADC值高于对照组(t=3.54,P=O.04)、扣带束ADC值左侧小于右侧(t=-2.62,P=0.04);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物质依赖组DTI值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大脑双侧皮质脊髓束及左扣带束受损.且左扣带束纤维受损随物质使用时间延长而加重;未见苯丙胺物质依赖者的精神症状与DTI值相关,但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