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3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报告心脏创伤3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8岁,其中包括心脏刺伤患者10例,心肌挫伤患者25例,死亡5例。作者强调快速确定诊断,紧急剖胸心包切开减压和心脏修补止血是心脏刺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同时,对心肌挫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掌测温在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手汗症病人分别于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前与术后测量手掌皮温,并对其中33例行双侧肱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全组术后平均掌温升高(2·8±1·0)℃,其中125例平均掌温显著升高(3·24±0·20)℃,25例升高不显著,仅(0·64±0·10)℃。术毕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显著增多,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终末值均变大,搏动指数变小,收缩期/舒张期比值显著变小,行配对t检验显示,以上参数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掌温测量是判断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附3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3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_2~T_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以患侧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3℃或更高,转干燥者为有效。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增加小于1℃仍为潮湿者为无效。结果30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2.8±0.8)℃;282例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60例占21.2%。结论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 1991年 10月~ 2 0 0 1年 11月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2 1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 ,男 6例 ,女 15例 ;年龄 15~ 4 7岁 ;病程 6个月~ 2 0年。术前均有间歇性吞咽困难、呕吐 8例 ,呕血及胸骨后烧灼感 1例 ,明显消瘦 13例。食管钡餐检查 ;食管明显扩张 ,食管下段至贲门呈鸟嘴样狭窄 ,狭窄长度 3~ 5 cm,其中高度扩张横径大于 6 cm6例。胃镜检查 12例 ,见食管下段至贲门狭窄 ,粘膜光滑充血 ,食管内食物潴留。合并贲门癌 1例 ,术前漏诊贲门癌。术后病理 :食管下段肌层间神经节细胞缺如或数目减少 2 0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PCIA组及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每组40例.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法评价疼痛程度,比较各组术前、术后相应时间点IL-6及CRP水平,并观察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48 h,肋间神经冷冻组[95.0% (38/40)]、PCIA组[90.0%(36/40)]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前1 d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6h时IL-6水平显著低于同期PCIA组[(13.82±4.42) ng/L比(17.94±5.1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ld及术后2h时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24 h时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PCIA组[(112.6±14.0) mg/L比(125.5±17.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和PCI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9/40)、5.0%(2/40)、12.5%(5/4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显著减轻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p27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p27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plus方法检测32例正常食管组织和88例食管鳞癌中p27基因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中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0.9%,而正常组织中为75.0%。P27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TNM分期不相关。P27蛋白阴性提示预后较差。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27基因表达缺失或表达水平的降低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P27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手足红斑肢痛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1例原发性手足红斑肢痛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创伤小,手足症状明显改善,该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相关报道少。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ETS)最早于1942年由英国外科医生Hughes所描述。1954年Kux报道1400例操作的经验。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电视内镜技术已经引入其他外科分支的情况下,ETS才逐渐开展起来。此后,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ympathectomy,VATS)逐渐成为上胸部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首选方式,而手术适应证亦随着对交感神经系统生理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由最初的手掌多汗症逐渐扩大到颜面潮红等疾病,本文对ETS的手术应用进展做一综述。1ETS的发展历史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手术路径的变迁是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受到几种技术的推动。1929年Adson提出了经典的后径路手术,即经肩胛间胸膜外切口入路和切除部分肋骨。1935年Telford又提出经颈锁骨上径路。但微创外科时代的来临取代了之前所有的这些技术,1992年Landreneau等[1]首先报道应用电视胸腔镜切除交感神经链治疗手汗症获得成功,VATS的特点是在腋下做2个小于1cm的切口,分别置入胸腔镜和操作器械,电灼...  相似文献   
9.
心脏创伤40例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 1985年 5月~ 1998年 12月收治心脏创伤 40例。其中心脏刺伤 12例 ,心肌钝性损伤 2 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心脏刺伤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6~ 39岁。受伤至开胸时间为 7~ 2 3小时 ,除 2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外 ,余10例经紧急开胸手术获救。患者开胸前血压均在 12kPa以下 ,伴有心包填塞或休克体征。术中所见 ,胸腔积血 2 0 0ml~ 2 10 0ml,心包积血 10 0~ 2 80ml;左心室壁刺伤 5例 ,右心室刺伤 2例 ,心尖部刺伤 3例 ,创口为 0 5~ 2 5cm。术中全组均以指压止血后使用肌垫褥式缝合…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 10 0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对10 0例多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术中均用电凝钩烧灼切断胸 2~ 4交感神经干。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手掌和腋窝多汗症状全部消失 ,其中 90例伴随的足底多汗症状也同时消失 ,10例减轻。术后有 6例出现转移代偿性多汗。全组 2 5例伴随手部皮肤疾患 3个月内自愈。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仅并发气胸和肺不张各 1例 ,经对症处理治愈。结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掌、腋窝和足底多汗症效果满意 ,其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