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慢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活动期均有血清转氨酶升高。持续升高,标志着肝细胞损害,故应积极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功能。我科自1995年以来,果用甘利欣治疗慢性肝病118例,使血清转氨酶在短期内下降而无反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消化内科病区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内容包括用药与饮食指导、自我健康指导、心理健康护理、预防性健康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时间为6个月,使用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问卷和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得分为(23.25±3.14)分、用药知识得分为(25.54±3.21)分、自我护理技能得分为(21.45±2.98)分以及生活管理得分为(22.47±3.0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领域得分为(16.52±1.32)分、生理领域得分为(17.11±1.35)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为(17.21±1.32)分和环境领域得分为(17.33±1.29)分,均高...  相似文献   
3.
乐健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6月~1998年8月.我制消化科用乐健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与用硝苯吡啶等治疗的32例对照组比较.疗效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易复发季节,观察奥美拉唑(PPI)与法莫替丁(FD)对PU的预防效果。方法:预防组100例,在每年的3月、10月分别用PP120mg,连续于临睡前顿服1周后,再用20mg隔日维持服用28d;对照组100例同样服用FD20mg,一周后,随后再服用FD 0mg,28d。结果:经过3年预防用药后,胃镜复查,预防性复发率为14%,对照组复发率25%,两组比较X^2=3.86(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PPI与FD的季节性应用对预防PU复发是有效、安全、方便和廉价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胃肠道息肉主要以切除为主,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方法有许多,高频电凝切除法既能切断息肉,又能同时止血,所以很快得到推广普及.我院消化科自1999-07~2002-11对416例胃肠息肉病人共1077颗息肉行高频电凝切治疗,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出现,现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在牡市独家引进日本产Olympus GIF-100型电子胃镜用于临床,共完成诊疗174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肠癌患者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变化,及FC联合CRP、CEA在IBD、大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肠道疾病患者90例,其中30例IBD患者为IBD组,30例IBS患者为IBS组,30例大肠癌患者为大肠癌组,于肠镜活检或手术前检测粪便FC,血清CRP及CEA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FC单独及联合血清CRP诊断IBD的效能,FC单独及联合血清CEA诊断大肠癌的价值。结果 IBD组粪便FC[811.43(576.66,938.73)μg/g]、血清CRP[(37.23±36.46)mg/L]水平高于IBS组[29.97(17.01,39.24)μg/g、(1.56±1.21)mg/L]和大肠癌组[211.23(88.02,346.47)μg/g、(12.37±10.59)mg/L],大肠癌组高于IBS组(P<0.05);大肠癌组CEA[(16.53±14.99)μg/L]水平高于IBD组[(2.22±1.01)μg/L]和IBS组[(2.07±1.23)μg/L](P<0.05),IBD组与I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FC以378.8μg/g为最佳截断值,诊断IBD的AUC为0.939(95%CI:0.887~0.991,P<0.001),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0.0%;以55.99μg/g最佳截断值,诊断大肠癌的AUC为0.516(95%CI:0.396~0.636,P=0.807),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0.0%;FC联合CRP诊断IBD的AUC为0.95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5.0%;FC联合CEA诊断大肠癌的AUC为0.905,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95.0%。结论粪便FC、血清CRP可用于IBD、IBS和大肠癌的初步筛查,联合血清CRP、CEA检测可分别提高IBD、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进行p27蛋白检测。结果46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03%(19/46),正常黏膜组织p27蛋白阳性率为100%(15/15);相关分析表明:p27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临床病理分期Ⅲ/Ⅳ期表达率低于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27蛋白的失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摘要刘某,男,24岁,晚饭时误食亚硝酸盐约30克,30分钟后突然头晕、头痛、出冷汗、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水样便.次日晨8时,病人因两下肢瘫痪抬入病房.意识朦胧,时有燥动或抽搐,全身皮肤及粘膜青紫色,视力模糊,呼吸困难.体温37.8℃,脉搏102次/分,血压12/8kpa,呼吸急促,瞳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加用两种抗生素、法莫替丁加用两种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后观察其根除率。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200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人,给予埃索美拉唑组三联治疗;B组100人,给予法莫替丁组三联治疗一周,停药4周后随诊14C呼气实验观察其根除阳性率。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法莫替丁组根除率为72%,P〈0.0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纽均有根除幽门螺杆菌作用,前者根除率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