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沈铁骁 《淮海医药》2005,23(4):280-281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2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为术中探查时确诊,术后全部治愈。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充分的十二指肠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患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2年5月间47例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病人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病理检查42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5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5例甲状腺癌病人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患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核因子κB(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14年1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1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20~79岁)的临床资料及癌组织病理学标本,并随机采集其中51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GLUT-1、VEGF-C、NF-κB的表达,比较其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异,分析阳性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GLUT-1、NF-κB、VEGF-C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5、48.433、48.236, P值均<0.01)。GLUT-1、NF-κB、VEGF-C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浸润、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17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失访7例,死亡32例。110例随访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GLUT-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21.82%)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4,P<0.01);NF-κB、VEGF-C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0.852,P值均>0.05)。结论 GLUT-1、VEGF-C、NF-κB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进展过程,其中GLUT-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内外胆管的机械性梗阻所致的黄疸,其中肝外胆管梗阻称之为肝外黄疸,需要手术治疗,故又称之为外科黄疸。由于病人术前机体已经受到了一系列的损害,加上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这些因素将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必须作好完善的手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国产管状吻合器在经腹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胃癌经腹做全胃切除,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进行消化道Roux-en-Y吻合术。结果: 57例一次性吻合成功,1例吻合器吻合失败改行剖胸再吻合。无吻合口瘘及出血,术后随访0.5~2年,1例吻合口狭窄。结论: 熟悉国产吻合器性能,操作得当,能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对组织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3~2002年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明确诊断后立即手术治疗,本组118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14例,病死4例。结论: 早期诊断,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12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均为术中探查时确诊,术后全部治愈。结论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充分的十二指肠引流。  相似文献   
8.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沈铁骁 《淮海医药》2005,23(3):182-183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2 0 0 4年在5 7例、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9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3例(86 .8% ) ,感觉异常5例(13.2 % ) ;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9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5 7例中2例远处转移死亡。结论 在 、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块病人60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取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技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放射状手术切口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半年肿块复发率,以及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和病人对乳房外形满意度等。结果2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切除肿物病理检查均为良性病变。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病人术后均无肿块复发,亦无乳头凹陷发生。观察组病人术后切口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对乳房外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与传统放射状切口相比,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具有切口隐蔽、切口小及术后乳房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总结采用malex mesh (Bard补片)、perfix plug (Perfix充填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腹股沟疝58例。结果: 58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局麻患者术后4 h可起床活动,硬膜外麻醉术后1天可起床活动,疼痛轻微,短期内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具有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无张力、省时、近期疗效满意及复发率低的理想疝修补手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