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本院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制订科学合理的符合医学生实习需要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探索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入本院实习的医学生50名作为改革组,按照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进行培养考核,与2011年7月~2013年7月常规培养的50名学员(对照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改革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注重医学生个体化培养,较常规培养模式更加完善,有显著优越性,应向全院各科室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废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约有12%~15%会发生糖尿病足,其中约85%的患者最终下肢截肢;高龄、病程长的糖尿病足患者,易发猝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甲真菌病合并糖尿病情况下,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及真菌菌种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对53例甲真菌病患者、51例甲真菌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糖尿病患者及50名健康人进行血IL-1β、IL-6和TNF-α含量测定,并对甲真菌病及甲真菌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真菌病常见菌种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甲真菌病组血清IL-1β、IL-6、 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甲真菌病组血中 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甲真菌病组和糖尿病组(P<0.05);糖尿合并甲真菌病组中,病原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甲真菌病组酵母菌高于对照组.结论 IL-1β、IL-6及TNF-α是糖尿病合并甲真菌感染中的一类重要的炎性反应介质,在甲真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心电图校正后QT(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复方柏子仁(主要成分As4S4)治疗的90例患者分为诱导缓解组和巩固维持治疗组.诱导缓解组测定并记录患者服药前及缓解后的血砷浓度及同步12导联心电图;巩固维持治疗组测定并记录患者服药前及第2,4,6,8,10疗程后的血砷浓度及心电图.测量每份心电图的QT间期值,以Bazett公式校正,计算出QTc,观察血砷浓度与QTc间期的关系.结果无论诱导缓解组还是巩固维持治疗组,口服As4S4均能引起QTc间期的延长,QTc与As4S4的剂量及血砷浓度有关,随着As4S4的累积剂量或血砷浓度增大,QTc值及其延长的幅度也增大.在巩固维持治疗组服药的10个疗程中,QTc值异常(≥440 ms)率平均为 37.7%,随服用As4S4累积剂量的增加,各疗程血砷浓度缓慢上升,但各疗程之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疗程中QTc间期虽逐步延长,但QTc值异常率在各疗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QTc异常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病变,无一例患者因QTc间期延长而终止治疗.结论 As4S4治疗APL虽可引起QTc间期延长,且QTc间期的变化与血砷浓度呈正相关,但As4S4仍为一种安全的治疗APL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硫化四砷 (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心电图校正后QT(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复方柏子仁 (主要成分As4S4)治疗的 90例患者分为诱导缓解组和巩固维持治疗组。诱导缓解组测定并记录患者服药前及缓解后的血砷浓度及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巩固维持治疗组测定并记录患者服药前及第 2 ,4 ,6 ,8,10疗程后的血砷浓度及心电图。测量每份心电图的QT间期值 ,以Bazett公式校正 ,计算出QTc,观察血砷浓度与QTc间期的关系。结果 无论诱导缓解组还是巩固维持治疗组 ,口服As4S4均能引起QTc间期的延长 ,QTc与As4S4的剂量及血砷浓度有关 ,随着As4S4的累积剂量或血砷浓度增大 ,QTc值及其延长的幅度也增大。在巩固维持治疗组服药的 10个疗程中 ,QTc值异常 (≥ 4 4 0ms)率平均为 37.7% ,随服用As4S4累积剂量的增加 ,各疗程血砷浓度缓慢上升 ,但各疗程之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各疗程中QTc间期虽逐步延长 ,但QTc值异常率在各疗程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QTc异常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 ,未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病变 ,无一例患者因QTc间期延长而终止治疗。结论 As4S4治疗APL虽可引起QTc间期延长 ,且QTc间期的变化与血砷浓度呈正相关 ,但As4S4仍为一种安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内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64名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不会影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29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浓度(0、20、40、6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NCI-H292细胞.CCK8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NCI-H29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参皂苷Rg3对NCI-H29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沈继春  卢嘉文  牛云彤 《临床荟萃》2005,20(10):555-557
目的对比地榆升白片与利血生及利血生加鲨肝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地榆升白片组、利血生组、利血生加鲨肝醇组,检测每组患者服药前、服药4周、服药8周后的白细胞值,比较服药前后白细胞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较单用利血生或利血生加鲨肝醇合用有效率高,治疗8周后3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12±0.69)×109/L、(3.30±0.57)×109/L、(3.25±0.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利血生加鲨肝醇联合应用较单用利血生起效快,但长期观察,单用利血生或利血生加鲨肝醇联合应用升高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巨和粒治疗组,选择此期间在神经科、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血小板下降第1天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之后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14d,治疗组在血小板下降第1天同时给予巨和粒治疗,用法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不予巨和粒治疗。结果:应用巨和粒治疗组血小板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巨和粒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所需时间及〉100×10^9/L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巨和粒组肺炎症状消失及胸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应用巨和粒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悸及注射皮肤局部红肿硬结等,但程度较轻,均于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巨和粒治疗可减轻血小板下降的程度,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出血的风险,促进肺感染的痊愈。巨和粒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校正后QT间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其校正后QT间期(QT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初次化疗前及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c,以Bazett公式计算出QTc,结果: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200mg/m^2者,1/37QTc延长,在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200mg/m^2者,5/11QTc延长(P<0.05),结论:随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增加,QTc延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