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1.
丙泊酚辅助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胃镜检查是最常用的消化道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多半仅用咽喉部表面麻醉,检查时患者难免有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咽喉部强烈刺激必然引起咽喉部不适,诱发呛咳、恶心、呕吐,甚至躁动。部分患者常因此而拒绝必要的检查和复查;更有部分患者于检查过程中配合不当,或自行拔管而导致常规胃镜检查的失败。为探索和应用有效的镇静镇痛药物在内镜检查时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和痛苦,我院近期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辅助胃镜检查,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基本手术,常在氯胺酮全麻下进行。包皮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反应敏感,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的发生率高[1]。本研究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46例,ASAⅠ级,年龄5~10岁,体重16~40kg。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组(L组)。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8h,禁饮4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及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后监测BP、HR、SpO2,建立静脉通路后缓慢推注咪达唑仑0.06mg/kg。K组于切皮前3min静注氯胺酮2.0mg/kg,L组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患者102例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50例)和局麻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术中循环反应和血气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血压、心率有一过性下降,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正常.B组术中有明显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术后咽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术中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有下降,B组下降幅度大于A组.A组少数患者有轻度CO2滞留,但未出现低氧血症.结论 丙泊酚麻醉辅助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不会增加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量以及炎症因子IL-6与IL-10浓度的影响,探讨异丙酚与脓毒症时调节性T细胞(Treg)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10~12周龄,体重230~300g,以盲肠结扎穿孔术法(CLP)制作脓毒症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n=16):异丙酚干预组(CLP+异丙酚,Pro组,n=16)、赋型剂对照组(CLP+10%脂肪乳剂,FE组,n=16)和脓毒症对照组(CLP+生理盐水,CLP组,n=16)。Pro组和FE组术毕分别经股静脉泵注射异丙酚50μg·kg-1·min-1和与异丙酚等容量的10%脂肪乳注射液,注射时间持续1h,CLP组同法注射等时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12、24h经尾静脉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4+CD25+T细胞计数及其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的含量;计算各组大鼠24h生存率。结果 Pro组24h生存率绝对值高于CLP组和F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P=0.344)。三组大鼠术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计数均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术后6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2、24hPro组和FE组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同时Pro组又显著低于FE组(P<0.05);三组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一致,Pro组逐渐下降而CLP组和FE组均逐渐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细胞计数组间比较结果类似。三组大鼠术后血清IL-6和IL-10浓度均显著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是CLP组和FE组术后6hIL-6即达到高峰,随后渐降,Pro组则高峰推迟到12h;而术后IL-10均呈持续升高改变;组间比较,Pro组术后6、12、24h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CLP组和FE组(P<0.05);但FE组仅术后6h低于CLP组(P<0.05),12、24h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不能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模型24h病死率,但具有抑制急性脓毒症模型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增加、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浓度的效应,从而对机体炎症反应失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先镇痛用于患儿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包皮环切术的患儿45例,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5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A组与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0.8%利多卡因混合液0.1 ml/kg;A组与C组术前肌注酮咯酸氨丁三醇1mg/kg。记录丙泊酚和舒芬太尼总用量、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PACU苏醒时间、苏醒后至出PACU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补救镇痛的例数。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苏醒时间和苏醒后至出PACU时间明显缩短,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A组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或瘙痒等不良反应,三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先镇痛用于患儿包皮环切术安全有效且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汤定荣  尹琪  范云霞  沈露 《中外医疗》2016,(36):110-112
目的 研究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500%盐酸罗哌卡因)和高浓度组(0.750%盐酸罗哌卡因),30例/组.对比3组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结果 低浓度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36±1.78)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2.45±2.86)min、阻滞神经节段数(5.42±0.65)个、镇痛维持时间(600.42±31.37)min、运动恢复时间(589.31±32.46)min方面、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小剂量中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以往高位硬膜外阻滞,由于局麻药对感觉、运动神经的双重阻滞而对呼吸、循环影响大,患者常有烦躁不适、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其安全性受到普遍关注。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具有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在低浓度小剂量时,几乎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方法:胃镜检查患者50例给予丙泊酚镇静麻醉,56例常规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中的反应和感受、操作时间,观察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镇静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镇静组无明显不适,而对照组咽痛、恶心、呕吐,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镇静组。镇静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对照组则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但均为一过性,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检查中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有下降,下降幅度对照组大于镇静组,可能与镇静组吸氧有关。镇静组有少数患者轻度CO2储留,但未出现低氧血症。结论:丙泊酚镇静麻醉行无痛苦胃镜检查,不会增加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