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测定乙酰氨基己酸锌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试验在9个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在分别给予po300,400和500mg乙酰氨基已酸锌后,抽取24h内不同时间的血样,并采用GC/MS法分别测定血清中N-乙酰氨基己酸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锌的浓度。结果:不同时间的血中乙酰氨基己酸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而血锌药动学可能属于非线性类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有关乙酰氨基己酸锌的一系列药动学参数。包括cmaxtpeakAUC等。  相似文献   
2.
李丽  刘东阳  江骥  胡蓓 《医学教育探索》2006,(8):I0009-I0011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经醇提后的一类总黄酮,其主要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苷(scutellarin,又名灯盏乙素、野黄芩苷)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栓死等所致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瘫痪。同时对冠心病、高黏滞血症、白斑癌变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现将灯盏乙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药效学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灯盏乙素对心脑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灯盏花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所以常用主要含灯盏乙素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或片剂进行研究。1.1对脑血管的作用:Hu等[1]用灯盏花素对缺…  相似文献   
3.
质谱与蛋白质和多肽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天然或合成的小分子药物相比,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具有结构特殊、相对分子质量(M1)巨大、体内浓度低、存在内源性干扰等特点。这使得该类药物的分析方法不同于传统药物,大大增加了检测的难度。文献报道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生物检定法、免疫学法、同位素标记法和质谱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模型化方法定量研究甲氨蝶呤(MTX)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多谷氨酸结合物,MTXPGn)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红细胞及骨关节液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使用Digiti-zer软件获取四篇文献中RA患者经口服、静脉、膝关节液注射三种方式给MTX后MTX及MTX-PGn在血浆、红细胞、骨关节液的时间-浓度数据,由ADAPT 5软件使用最大似然算法对这些数据同时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通过一个基于半生理特征的药动学模型获取MTX及MTXPGn在RA患者体内的血液和骨关节液中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本文建立的PK模型可使用基本二房室模型较好描述血浆与关节液中MTX药动学特征,血浆与骨关节液中央室中的MTX可相互分布;可使用由血浆中央室以一级速率常数进入红细胞的五房室模型较好描述红细胞中MTXPG1-5的药动学特征,这五种物质之间可相互依次转化,并以相同速率常数被清除.其中的红细胞体积参数引用了健康人生理参数.上述估计的系统参数均接近于RA患者的生理、病理报告值,显示本模型估计值合理,并且除骨关节液中的分布清除率估计精密度略大于50%(56.7%)以外,其他参数均小于50%,显示参数估计可靠.结论:本文成功建立了MTX及MTXPGn在RA患者体内的基于半生理的药动学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定量理解MTX及MTXPGn在RA患者循环系统以及骨关节液药效部位之间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338例病人同时进行了快速尿素酶试验(简称RUT)。Warthin-Starry染色(简称W-S染色)、培养法、~(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血清IgG、IgM等6种诊断方法中任意3种检查,以同时2种(或以上)检查方法一致的结果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Hp)是否存在的标准。对上述6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给予评价,结果显示:RUT、W-S染色、~(13)C-UBT三法诊断Hp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较高,均接近或高于90%。  相似文献   
6.
加速器质谱(AMS)是一种超灵敏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药物临床研发中14C标记药物的测定,且无需传统人体放射性研究相关的安全性试验。在药物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加速器质谱有利于开展微剂量及微量示踪研究,从而尽早获得药物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特征,包括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绝对生物利用度、物料平衡和消除途径等。本文就AMS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早期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单剂量口服阿德福韦酯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萍  陈志良  胡敏燕  张庆  江骥  胡蓓 《中国药房》2007,18(14):1073-1076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阿德福韦酯片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三交叉设计试验,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在3周期里单次空腹口服阿德福韦酯片5、10、30mg,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阿德福韦酯片5、10、30mg后阿德福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1·4±3·7)、(25·4±8·2)、(76·3±23·0)ng·mL-1,tmax分别为(1·69±1·41)、(0·90±0·56)、(0·94±0·50)h,AUC0~t分别为(102·7±51·7)、(235·0±82·3)、(715·4±267·6)ng·h·mL-1,AUC0~∞分别为(168·7±30·7)、(266·2±83·7)、(741·5±273·9)ng·h·mL-1。结论:阿德福韦酯吸收迅速,Cmax、AUC与剂量呈正相关。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德福韦酯片5~30mg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三萜类化合物包括三萜烯及三萜皂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尤以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植物中分布最普通。计多常见的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泻泽等均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其广泛,有溶血、降胆固醇、抗生育、抗菌、抗肝炎、治溃疡、增加免疫力等诸多功效,因此,三萜类化合物的分析对生化、药学及其临床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灯盏乙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丽  刘东阳  江骥  胡蓓 《中草药》2006,37(8):附9-附11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经醇提后的一类总黄酮,其主要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苷(scutellarin,又名灯盏乙素、野黄芩苷)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栓死等所致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瘫痪。同时对冠心病、高黏滞血症、白斑癌变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现将灯盏乙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药效学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灯盏乙素对心脑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灯盏花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所以常用主要含灯盏乙素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或片剂进行研究。1.1对脑血管的作用:Hu等[1]用灯盏花素对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地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脱氢表雄酮、睾酮及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电离模式)定量方法。方法:血清样品选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萃取后,取上清液用盐酸羟胺对3种激素进行柱前衍生化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YMC ODS-AQ(2.0 mm×150 mm,3.0μm),流动相为70%乙腈和30%醋酸(0.02%)溶液,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50℃。本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离子离子化,使用MRM检测模式选择性监测脱氢表雄酮(m/z 304.2/253.2)、睾酮(m/z 304.2/124.0)、雄酮(m/z 306.2/255.2)及内标炔诺酮(m/z 314.1/124.2)。结果:脱氢表雄酮、睾酮与雄酮的最低定量限(LLOQ)分别为0.10,0.05,0.10 ng·mL-1;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3种激素的日间及日内方法回收率均在±115%之内,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实现在ESI电离模式下,用HPLC-MS/MS同时测定脱氢表雄酮、睾酮与雄酮3种甾体激素;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能满足人血清样品定量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