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正常人和甲亢患者共91例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_3、FT_4)及甲状腺激素(TT_3、TT_4),探讨了FT_3、FT_4在诊断甲亢中的价值,并与TT_3、TT_4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正常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23~58岁,无甲状腺疾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两组:IMT正常组和IMT增厚或斑块组。比较两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IMT正常组与IMT增厚或斑块组相比较,腰臀比、TG、HDL.C、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脏脂肪素含量较高、年龄增长、TG增高、HDL-C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IL-10、IL-18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DM组)及伴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组(DM-I-UAER组)的IL-10、IL-18水平,并分析其与UAER的关系。结果①DM组及DM+UAER组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②DM组与DM+UAER组的IL-1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0水平元统计学差异(P〉0.05)。③HbA,c、SBP、年龄、IL-18与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有关,因此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IL-10可作为T2DM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胰岛素(INS)释放试验结合应用对于了解不同类型糖尿病(DM)患者降糖功能受损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案、调整用药的作用。对67名正常人和217例DM患者行糖耐量试验(OGTT)、INS释放试验和IGF-Ⅰ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空腹血糖与IGF-Ⅰ呈明显负相关,空腹INS与IGF-Ⅰ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于人体内INS和IGF-Ⅰ两条降糖途径,INS释放试验能很好地反映前者的状况,IGF-Ⅰ能较好地反映后者的状况,两者结合分析对于DM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我们检测了86例尿常规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设26例正常对照组,并对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与病程,血糖水平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1 材料与方法 1.1 糖尿病组:Ⅰ型糖尿病患者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红细胞免疫机能的变化(摘要)贾兆通1王美琴1段文若2栾健2谭润鸾1陆兴熠1为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病人红细胞免疫机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我们检测了30例甲亢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甲亢病人30例,男8...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C肽(CP)释放试验及其反应曲线类型,在评价糖尿病(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导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对67例正常人和217例DM患者行C肽释放试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P释放试验较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餐后CP峰值≥0.6mmol/L,它可作为DM患者是否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界限,但应结合分析CP释放反应类型以选择调整治疗方案。CP释放试验在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指导分型和选择治疗方案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之问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6例T2DM患者[无DR(NDR)组27例、非增殖型DR(NPDR)组28例、增殖型DR(PDR)组21例],和35例正常对照(Nc)者的APN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血清APN浓度;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T2DM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1);PDR组APN浓度明显低于NDR和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血清APN浓度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TG、LDL-C、HO—MA—IR呈显著负相关;(3)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NDR、NPDR、PDR组和NC组三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三种基因型的血清A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APN在DR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且与DR的严重度相关;而APN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DR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对47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血脂高糖素及胰岛素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的血胰高糖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血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的糖尿病人,血脂高糖素亦升高。提示血胰高糖素对糖尿病发病及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高胰高糖素血症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及体质量人群中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按糖调节水平分为糖调节正常组(NGR组)、糖调节受损组(IGR组)及2型糖尿病组(T2DM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并分析各组血清vaspin变化及其与各种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和IGR组血清vaspin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NGR组(F=22.96,q=8.74、7.92,P<0.01);女性和肥胖者血清vaspi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和非肥胖者(t=3.43~4.18,P<0.05)。vaspin水平与性别、腰围、BMI、FPG、HOMA-IR、FCP、HbA1C、腰臀比、FINS、CHO、LDL-C呈正相关(r=0.178~0.436,P<0.05),性别、BMI、FPG是影响血清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水平升高与体质量超标或肥胖和血糖升高相关,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