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蛞蝓胶囊致畸和致突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蛞蝓胶囊是否具有致畸和致突变的毒理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大鼠致畸胎、艾姆斯(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的蛞蝓胶囊致畸胎、致突变性。结果蛞蝓胶囊各剂量对孕鼠体重、胚胎早期发育、胚胎生长发育、以及胎鼠的骨骼发育和内脏器官发育等均无不良影响。无论加与不加S9,各剂量组诱变TA98、TA100种菌落数均未超过自然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对小鼠的微核率无明显的影响(P〉0.05)。蛞蝓胶囊对培养的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结构无致畸变作用。结论蛞蝓胶囊各剂量均无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说明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小凹蛋白1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50 mg/L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或同时加入25 μ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Western 印迹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小凹蛋白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变化.结果 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细胞24 h后小凹蛋白1的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活性显著增高,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活可显著促进小凹蛋白1的表达.结论 血管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小凹蛋白1的表达下调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Jagged 1在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变化,为肿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Jagged 1的表达。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尿囊膜血管中Jagged 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结直肠癌肿块中Jagged 1的表达。结果 (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Jagged 1是细胞跨膜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2)成功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其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Jagged 1随着血管的发育而表达,随血管密度、血流量增加而表达上调。(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agged 1在结直肠癌中广泛表达,而在正常皮肤及结直肠组织中表达较少,Jagged 1的表达量同肿瘤的体积有关。结论 Jagged 1在内皮细胞、血管发育初期和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是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事件,参与诱导下游新生血管形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分化的平滑肌细胞模型,探讨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小凹蛋白1表达及其与清道夫受体A的关系.方法 采用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并诱导BMSC分化,80mg/L ox-LDL处理BMSC分化的平滑肌细胞72 h.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清道夫受体SR-A、胆固醇逆转运蛋白ABCA1和小凹蛋白Caveolin-1的表达变化.结果 BMSC-SMC能大量蓄积胆固醇酯,形成泡沫细胞.经80 mg/L ox-LDL处理72 h后.BMSC-SMC中SR-A表达明显增加,ABCA1和caveolin-1显著减少.结论 在ox-LDL作用下,骨髓细胞干细胞分化的平滑肌细胞能大量蓄积胆固醇酯,形成泡沫细胞,这一机制可能与细胞清道夫受体SR-A表达上调以及胆固醇逆转运蛋白ABCA1和小凹蛋白Caveolin-1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寡核苷酸适配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结合的特异性.方法 将前期研究获得的特异性适配子命名为PM2,FITC标记后,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适配子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结合情况.采用高脂方法建立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利用PCR方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适配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合情况.结果 PM2适配子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高度特异性结合,但不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结合 PM2适配子能特异性结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而不结合正常动脉组织结合.结论 筛选出的PM2适配子特异性结合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适配子PM1的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异性寡核苷酸适配子PM1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合的特异性,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体内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适配子PM1进行FITC标记,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适配子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结合情况。采用高脂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利用PCR方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适配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合情况。结果适配子PM1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高度特异性结合,但不结合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正常动脉组织。结论筛选出的适配子PM1能特异性结合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Jagged 1在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变化,为肿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Jagged 1的表达。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尿囊膜血管中Jagged 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结直肠癌肿块中Jagged 1的表达。结果 (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Jagged 1是细胞跨膜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2)成功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其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Jagged 1随着血管的发育而表达,随血管密度、血流量增加而表达上调。(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agged 1在结直肠癌中广泛表达,而在正常皮肤及结直肠组织中表达较少,Jagged 1的表达量同肿瘤的体积有关。结论 Jagged 1在内皮细胞、血管发育初期和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是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事件,参与诱导下游新生血管形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蛞蝓胶囊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对蛞蝓胶囊的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成人每日用量,将给药组大鼠分为低剂量组175.0 mg·kg-1、中剂量组553.0 mg·kg-1、高剂量组1 750.0 mg·kg-1和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26周,停药恢复4周,对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对体质量、进食量进行称量比较,对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进行检测,对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脏器系数比较。结果 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一般状况、行为活动、进食量、体质量变化、外周血象、尿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以及病理组织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蛞蝓胶囊大鼠长期毒性实验未见毒性反应,提示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平滑肌细胞模型,探索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65377;【方法】采用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运用条件培养基诱导BMSC分化成平滑肌细胞(SMC),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骨髓间质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物&#65377;羟脯氨酸测定法检测两种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能力,粘附和迁移实验检测两种细胞的粘附和迁移能力&#65377;【结果】 ①分离的BMSC呈长梭形,呈骨髓间质干细胞表型&#65377;经条件培养基诱导分化15 d后,诱导分化的细胞形态呈梭形平滑肌样&#65377;表达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标志物α-肌动蛋白(α-SMC)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1(SM-MHC1),呈平滑肌细胞表型,命名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平滑肌细胞(BMSC-SMC)&#65377;②羟脯氨酸测定结果显示,未处理BMSC-SMC合成较高量的胶原,其合成量低于VSMC的合成量,经80 mg/L ox-LDL处理72 h后,BMSC-SMC合成胶原的能力显著降低(P < 0.01)&#65377;③细胞粘附实验结果发现,未处理BMSC-SMC有中等数量的细胞发生粘附,经80 mg/L ox-LDL处理1 h后,BMSC-SMC细胞粘附的数目少量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80 mg/L ox-LDL处理24 h后,BMSC-SMC细胞迁移的数目显著增多,与未处理BMSC-SM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5377;【结论】 ①经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后,骨髓干细胞表达平滑肌特异性标志物,SMα-SMC和SM-MHC1,提示骨髓干细胞能成功分化成平滑肌细胞&#65377;②骨髓干细胞诱导成平滑肌细胞后,具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如增殖能力和分泌胞外基质能力,同时保留了骨髓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如高迁移能力,为其在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作用下,跨内皮细胞层和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层迁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653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蛞蝓胶囊是否具有致畸和致突变的毒理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鼠致畸胎、艾姆斯(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的蛞蝓胶囊致畸胎、致突变性。结果 蛞蝓胶囊各剂量对孕鼠体重、胚胎早期发育、胚胎生长发育、以及胎鼠的骨骼发育和内脏器官发育等均无不良影响。无论加与不加S9,各剂量组诱变TA98、TA100种菌落数均未超过自然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对小鼠的微核率无明显的影响(P>0.05)。蛞蝓胶囊对培养的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结构无致畸变作用。结论 蛞蝓胶囊各剂量均无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说明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