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CNA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胆管癌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PCNA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19%和25.00%,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胆管癌组织的PCNA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胆管组织,且PCNA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即肿瘤的病理学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了PCNA是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2.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SAP早期出现的大量腹腔积液,多种胰源性的有害物质以及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坏死,对SAP的病程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1,2]。由于SAP病程迁延,患者常存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紊乱,使继发感染的机会增加,SAP继发感染的发生率高达40%-70%13^[3]。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大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并给予沙利度胺200 mg/次,1次/d,口服,第1~10天.每28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65.63%;生存期6~14个月;治疗过程中发生神经系统毒性14例、恶心呕吐30例、白细胞计数减少28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少英  王涛  武来兴 《河北医药》2010,32(21):3018-3020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9年收治的62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中按Bismuth分型法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26例,Ⅳ型18例。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术22例,其中,肿瘤完整切除后行左右肝管成型,肝内或肝总管成型胆空ROUX-Y吻合术10例,肿瘤完整切除后胆空ROUX-Y吻合术T管内支撑内引流术12例,单纯T管外引流、内引流术20例。经十二指肠镜置支架内引流17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引流术3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5%,单纯引流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7.5%、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结论早期诊断、提高肿瘤根治性切除率,是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博  王玉梅  温桂海  孔维  周少英  武来兴  王涛 《海南医学》2013,24(15):2205-2207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6例)与西医组(32例),两组均予十二指肠内镜治疗及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复方大柴胡汤。结果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9.1%)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监测两组第3、7、14天的血淀粉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血淀粉酶下降速度快于西医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内镜联合复方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满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24例,MVD为40.65±11.80,VEGF阳性21例(87.5%);无转移16例,MVD为25.02±11.52,VEGF阳性4例(25.0%),有无淋巴结转移组MVD和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8,x2=16.00,P均<0.01).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25例,MVD为41.33±11.61;VEGF阴性15例,MVD为22.84±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539,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武来兴  尹清臣 《河北医药》2001,23(12):909-910
目的:总结附加金属环限制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实施本联术式的门静脉高压症6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1.6%;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再出血率3.4%,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3.4%,腹水消失率96.6%。结论:本术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特殊的、严重的腹内脏损伤,有很高的死亡率.我院自2001-2007年共行3例带蒂的胆囊壁修补十二指肠损伤,均得到了较好的预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分析血管生成素-2和大肠癌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ng-2阳性表达率(62.5%,25/40)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浸润浆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浸润浆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素-2和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血管生成素-2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