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景荣侠  胡亚亚  樊阳阳 《吉林医学》2012,33(23):5102-5103
目的:对护理干预及早期康复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病康复期患者分两组,观察组56例进行特殊护理干预加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普通护理干预。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特殊护理干预包括住院健康教育、心理情绪护理及出院康复指导加早期康复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和护理干预促进了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12(IL-12)和IL-18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IL)-12、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羊水污染Ⅱ度、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疗效优越,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Nemo样激酶(NLK)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7年汉中市中心医院172例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理组织中Nemo样激酶的表达。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低表达患者与高表达患者间的生存时间差异。应用COX模型探索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肿瘤组织标本中,有76例(44.19%)为NLK低表达,96例(55.81%)为高表达。NLK表达情况在不同血管/淋巴结浸润状态、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不同肿瘤复发情况的人群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03;χ~2=9.11,P=0.003;χ~2=7.81,P=0.005)。NLK低表达水平的患者平均无疾病生存时间为76.41个月,NLK高表达水平的患者平均无疾病生存时间为53.24个月,NLK低表达水平患者与高表达水平患者间无疾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01);NLK低表达水平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76.41个月,NLK高表达水平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56.05个月,NLK低表达水平患者与高表达水平患者间总体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P=0.005)。COX模型结果表明宫颈鳞癌患者病理组织中NLK高度表达是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2.91)。结论 Nemo样激酶的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且与患者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这提示干预Nemo样激酶的表达可能成为延缓或控制宫颈鳞癌发展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FEZ家族锌指 1反义 RNA 1(FEZF1-AS1)在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ncer, E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0年 1月 ~2018年 1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72例 E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分别检测患者的 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 FEZF1-AS1的相对表达量,并且分析 FEZF1-AS1表达水平与 E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FEZF1-AS1在 E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0.007),其表达水平与 EC患者家族肿瘤史 (χ2=6.891,P=0.016)、病理分级 (χ2=7.142,P=0.028)、肿瘤分期 (χ2=10.426,P=0.002)、T分期 (χ2=8.248,P=0.007)和 M分期 (χ2=10.405,P=0.002)显著相关。结论 FEZF1-AS1在 EC中高表达,且其与患者的家族肿瘤史、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孕妇血清生物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10月收治的90例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且未怀孕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妊娠时期的不同分为早、中、晚期妊娠。观察组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足月儿组、早产儿组和小于胎龄儿(Substantial gainful activity,SGA)组,比较足月儿组、早产儿组和SGA组的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初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和脐带血血清中生物素的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探究生物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及早产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孕妇血清中生物素水平在妊娠初期至晚期保持较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F=14.39,P<0.001)。足月儿组脐带血血清中生物素水平高于早产儿组和SGA组,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0.387,P<0.001)。足月儿组外周血血清中生物素水平高于早产儿组和SGA组,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4,P=0.279)。足月儿组、早产儿组和SGA组脐带血血清中生物素水平高于外周血,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4~12.188,均P<0.001)。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生物素水平与胎儿胎龄呈正相关关系(r=0.32,P=0.01)。结论 怀孕期间孕妇可适当补充生物素以预防胎儿生长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16年8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对照1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2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尿蛋白、临床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 治疗后,3组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水平和孕妇血清中TNF-α、IL-6、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的亦显著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产时胎龄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2组生产时胎龄显著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呈降低趋势,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母婴结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HMGB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预防粘连材料,但目前关于二者在产科患者中预防粘连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在产科患者中的防粘连效果。 方法:纳入180例剖宫产妇,年龄23-39岁,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几丁糖组、透明质酸钠组,每组60例,对照组剖宫产后常规关闭腹腔,几丁糖组、透明质酸钠组剖宫产后关闭腹腔前,在子宫手术切口表面及手术部位附近肠管和腹膜分别涂抹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术后1 d,检测3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随访1个月,观察3组术后粘连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几丁糖组、透明质酸钠组粘连发生情况及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感染、出血、疼痛等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几丁糖组与透明质酸钠组粘连发生情况、血清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均可有效抑制剖宫产术后的粘连及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患者血清中Neudesin的水平及其与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PCO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Neudesin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结果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Neudesin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3,12.69,均P<0.001),并且观察组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33±0.42mg/L vs 0.50±0.21mg/L),而观察组的Neudesin水平低于对照组(4.13±1.65ng/ml vs 6.83±2.19ng/ml)。S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Neudesin与平均年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hs-CRP和FSH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4,P=0.01)。结论 PCOS患者血清中Neudesin水平较低并且其受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胡盈  樊阳阳 《人民军医》2014,(9):995-99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红蛋白(Hb)水平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住院分娩的产妇627例,根据Hb水平分为4组,即高水平组(A组)237例:Hb≥135g/L;正常高限组(B组)122例:Hb 127-134g/L;正常组(C组)130例:Hb 119-126g/L;正常低限组(D组)138例:Hb≤118g/L。采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Hb。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等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结果:A组糖代谢异常和早产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B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D组(P〈0.01),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高Hb水平,会增加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