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头颈部疾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12例鼻出血栓塞后即刻无活动性出血,随访6~12个月未再复发;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1例外伤动脉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无复发;14例血管畸形栓塞后随访6~12个月,明显好转3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后存活时间2年以上者3例。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头颈部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NSTE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 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连续入选在宁德市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ANSTEMI患者156例,根据入院时GRACE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组( GRACE评分<85分)48例、中危组( GRACE评分为85~133分)51例、高危组( GRACE评分>133分)57例。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Dimension自动检测仪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GRACE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439(134~915) ng/L,中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886(234~2488) ng/L,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2320(278~10442) ng/L,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 P <0.05)。 NT-proBNP取以10为底的对数( lg )转换为lgNT-proBNP后与GRACE评分做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gNT-proBNP与 GRACE 评分呈正相关( r =0.52, P <0.05)。结论A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快速筛查高危ANSTEMI患者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NYHA分级改善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和MPI均较治疗前下降,SV和LVEF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钾、钠、钙、氯化物、肌酐、尿素氮、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且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评价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的压力、门静脉的内径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为100%;胃冠状静脉栓塞前、胃冠状静脉栓塞后和脾动脉栓塞后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4±4.02)、(40.38±4.15)和(26.33±4.14)cmH_2O,胃冠状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P=0.088);脾动脉栓塞后与胃冠状静脉栓塞前门静脉压力比较,(P0.001);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B超测量的门静脉内径为:(1.39±0.16)cm、(1.39±0.15)cm,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P=0.97);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数为:(59.36±16.91)×10~9/L、(173.64±55.47)×10~9/L,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P0.001)。结论介入断流术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即时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逐步改善外周血情况,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NSTE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 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连续入选在宁德市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ANSTEMI患者156例,根据入院时GRACE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组( GRACE评分<85分)48例、中危组( GRACE评分为85~133分)51例、高危组( GRACE评分>133分)57例。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Dimension自动检测仪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GRACE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439(134~915) ng/L,中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886(234~2488) ng/L,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2320(278~10442) ng/L,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 P <0.05)。 NT-proBNP取以10为底的对数( lg )转换为lgNT-proBNP后与GRACE评分做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gNT-proBNP与 GRACE 评分呈正相关( r =0.52, P <0.05)。结论A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快速筛查高危ANSTEMI患者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方法。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126名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搜集患者的临床、造影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 ,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患者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应用的效果。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2.7%。无复流组:症状至PCI时间P值〈0.05、病变长度P值〈0.05、血栓负荷P值〈0.05、术前TIMI血流分级P值〈0.05。16例无复流患者术中予以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冠脉内应用。16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6.3%。结论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症状至PCI时间、病变长度、血栓负荷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等因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中血栓抽吸、腺苷、替罗非班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栓塞剂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栓塞剂聚乙烯醇、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栓塞治疗的疗效,以选择合适的栓塞剂。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采用聚乙烯醇、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并用B超、CT或MRI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采用聚乙烯醇栓塞的血管瘤大小没有改变,甚至增大,而用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的血管瘤均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在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栓塞治疗时,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疗效优于固体栓塞剂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NYHA分级改善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和MPI均较治疗前下降,SV和LVEF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钾、钠、钙、氯化物、肌酐、尿素氮、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且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术后即刻和动态随访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心脏超声评估14 例HOCM 患者行 PTSMA 手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室大小、各左室壁厚度和心脏功能.结果 消融前患者室间隔厚度平均为(21.53±4.00)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0±2.2)mm,左室流出道平均压力为(83.0±27.7)mm Hg.消融后即刻患者心室结构无明显变化,但流出道压力减至(28.2±24.7)mm Hg.1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厚度减少至(14.3±3.7)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6±6.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术前的(42.1±4.9)mm增加至术后的(47.3±6.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从术前的(26.4±3.4)mm增加至术后的(32.4±8.8)mm,后随访至1年无继续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在随访3个月时较术前下降,但仍在正常心功能范围.结论 PTSMA手术能有效降低 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能引起左心室发生良性逆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不同动脉入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4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89例,对比观察两组的术中情况、PCI治疗成功率、术后血管情况、局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无严重局部出血性并发症,股动脉组有3例(3%,3/89)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4)vs.3%(3/89),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股动脉和桡动脉组分别为1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2/89)vs.1.0%(1/104),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比股动脉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d vs.(13±7)d,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时,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