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省自1972年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以来,关于本病的分布也仅限于北纬26°50′以北有黑线姬鼠的地区之内,即建阳地区和宁德地区,而本省南部无黑线姬鼠分布,也未发现出血热病例。但是,最近我们在本省南部,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调查家、野鼠类,结果从漳州市室内褐家鼠中发现出血热病毒抗原,提示无黑线姬鼠分布的我省南部也存在本病疫源地。现将漳州市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室内常见蜚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杀虫剂对蜚蠊药效下降的原因。方法:瓶膜法(500ml果酱瓶)测KT_(50)。结果: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KT_(50)为45.34min,氯菊酯KT_(50)为78.69min,DDVP KT_(50)>120min;黑胸大蠊对溴氰菊酯KT_(50)为5.08min,氯菊酯KT_(50)为3.42min,DDVP KT_(50)为22.80min;澳洲大蠊对溴氰菊酯KT_(50)为3.43min~9.96min,氯菊酯KT_(50)为3.42min~5.87min,DDVP KT_(50)>120min;褐斑大蠊对溴氰菊酯KT_(50)为4.63min~8.82min,氯菊酯KT_(50)为2.34min~5.88min,马拉硫磷KT_(50)为58.15min,DDVP KT_(50)>120min;美洲大蠊对溴氰菊酯KT_(50)为4.30min~5.37min,氯菊酯KT_(50)为5.26min~7.24min,马拉硫磷KT_(50)为34.46min~92.07min,DDVP KT_(50)>120min。结论: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DDVP产生抗性;美洲大蠊对常用杀虫剂有耐药性,对DDVP产生抗性;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黑陶大蠊为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正> 水井为广大群众最常用的饮用水源之一,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对井水进行消毒处理,就显得极为重要。过去对水深度超过4 m的井,向其中直接加含氯消毒剂消毒时,一般都以全井水量计算投药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此投药处理后较长时间,有时超过12小时,水面尚可测得较高余氯,影响使用。对水井直接加药时,氯可能分布到多深的水层,如何计算投药量较为适宜等问题,我们曾提出过看法。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医院消毒液与医疗器械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9年4月至1990年8月,我们对本市14所医院使用的消毒液及消毒后医疗器械进行了定期采样检测。结果,在正使用中的9种消毒液428份样本中,污染菌量超过允许标准者47份,不合格率为10.98%。污染比较严重的消毒剂主要有新洁尔灭、来苏儿、石炭酸、乙醇、过氧乙酸等。市、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漳州市开展创卫灭蟑工作,我们于1997年9月用常用杀虫剂对市区的美洲大螂和褐班大螂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l材料杀虫剂98%澳民菊酯、95.45%林菊酯、90%敌敌畏和马拉硫磷及丙酮均由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提供。供试昆虫美洲大蠊、褐班大蠊成虫采自漳州市区的居室,经室内3~5天的饲养,选健康、肢体完整的虫体(z:2一1:1)进行测试。1.2方法半数击倒时间(KT50)测定。用果酱瓶法(*0),采用50O召果酱瓶。测试温度26C,用机值分析法计算。2结果本次测得美洲大螃、根班大蟀、对澳氰菊酯、氯菊酯、马拉硫磷…  相似文献   
6.
日本棘隙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福建省南部八个县市和广东省一个县调查,日本棘隙吸虫的人感染率为4.9%,狗感染率39.7%,猫感染率9.5%,证实本虫在福建、广东等省区一些地区的分布与流行。检查本虫第二中间宿主草鱼等七种淡水鱼类3,459尾,阳性2,906尾,平均感染率为80.1%,其中以麦穗鱼感染率最高,为88.8%。 实验感染4只狗,4只猫,15只小鼠,3只大鼠,4只金色仓鼠,1只豚鼠及本文第一作者,均获成功。虫卵首次检出时间,分别为感染后第5~9天。此虫主要寄生在宿主小肠中、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漳州港招银港区的媒介生物防制、传染病监测及创建卫生港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0年5月至2001年4月对漳州港招银港区的蚊、蝇、蜚蠊、鼠及蚤、革螨等媒介生物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蚊类有2属3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情况呈终年活动,全年有两个高峰为3月和5月,幼虫密度以5月和10月为高峰;蝇类共有4科7属9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其次为丝光绿蝇,但不同场所优势种群有所不同,季节消长呈全年活动,以5月和10月各形成一次高峰;蜚蠊共2科2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蠊种,其次为德国小蠊,成、若虫比为1:4.21,提示若虫羽化率低;鼠类有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臭鼩鼱,全年平均密度为4.5%,于8月、9月和11月各有一个高峰。鼠的染蚤率为18.29%,只发现开皇客蚤一种,同时发现染有革螨二种,为纳氏厉螨和毒棘厉螨。鼠血清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1份。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摸清了漳州港招银港区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应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生物的杀灭工作,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室内常见蜚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城市从90年代初陆续开展大面积灭蟑螂工作,近年反映药效降低。为此,1997年在5个城市进行蜚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1材料与方法11杀虫剂98%溴氰菊酯、9545%氯菊酯、90%敌敌畏和93%马拉硫磷,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提供。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