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适应证用药、缺联合用药指征、相互作用致疗效降低、品种选择错误、经验用药欠妥、序贯疗法不当、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未使用、给药时机不当、全身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可能加重症状、作用机制相同药物之间更换、给药间隔时间按药效学/药动学原理衡量欠妥、换药过频、疗程不足、缺预防用药指证、不符合预防用药原则。结论该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较突出,需加大监督和医嘱检查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发芽马铃薯中毒国内少有报道,我院1985年5月23日首次收治了16例因一次性集体聚餐,食用了含有马铃薯素的发芽马铃薯(芽胞眼处理不彻底)所致的中毒性疾病.中毒患者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8岁;男性9例,女性7例.潜伏期:最短2小时,最长6小时,平均4小时.现将中毒病例从临床角度予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74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ADR发生的发生特点和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生ADR共计48例,ADR发生率为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687, 95%CI:1.447~1.967)、过敏史(OR=2.257, 95%CI :1.898~2.684)、用药剂量(OR=1.815, 95%CI:1.582~2.082)、疗程(OR=1.783, 95%CI:1.516~2.097)和联合用药(OR=1.729, 95%CI:1.488~2.009)。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ADR发生临床症状较轻,但累及器官和系统广,并且与年龄、过敏史、用药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有关。临床医生必须根据这些因素,提高用药注意事项,以降低ADR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精心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精心护理。比较干预过程中(干预前、干预后1天、干预后3天及出院时)患者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统计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1天、干预后3天及出院时,观察组其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得分、术前准备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施功能性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存在心理焦虑患者,实施本研究综合性精心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鼻部冰敷常用于鼻部外伤、鼻出血以及鼻部手术后,具有缓解疼痛,减少鼻部出血的优点。现有的鼻部冰敷袋,存在以下缺点:体积较大、完全冷冻所需时间长、冷冻后较硬不易固定,护理不当容易冻伤皮肤。且因鼻部特殊解剖结构,病人使用现有的冰袋时不能冷敷整个鼻部且易滑脱。根据临床工作需要,自行设计一种联合式额鼻部冰敷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尿微量蛋白增高的疗效。方法:采用依那普利10mg/d,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排泄明显减少,73.1%(19/26例)恢复正常。结论:依那普利可治疗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7.
杨菊芝  洪冰  叶爱菊  林菊萍 《骨科》2015,34(4):545-548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适应证用药、缺联合用药指征、相互作用致疗效降低、品种选择错误、经验用药欠妥、序贯疗法不当、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未使用、给药时机不当、全身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可能加重症状、作用机制相同药物之间更换、给药间隔时间按药效学/药动学原理衡量欠妥、换药过频、疗程不足、缺预防用药指证、不符合预防用药原则。结论该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较突出,需加大监督和医嘱检查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