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中p14、p15、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照检测伴有正常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癌组织中定位于染色体9p21区D9S166、D9S171、D9S941、D9S942和IF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p14、p15和p16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55例伴有正常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癌标本,应用手工显微切割、聚合酶链反应、高压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等技术, 对照分析正常、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腺癌组织中9p21上的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变化。结果 胃癌组织MSI总发生率为27 %(64/23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MSI总发生率为18 %(42/233),正常组织中未发生MSI。胃癌组织中的MSI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在胃癌组织中,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发生率依次为D9S171(45 %)、IFNA(41 %)、D9S941(22 %)、D9S166(16 %)、D9S942(15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依次为IFNA(22 %)、 D9S171(21 %)、D9S941(18 %)、D9S166(14 %)、D9S942(11 %)。在胃癌组织中D9S171位点的MSI发生率为45 %,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MSI发生率为2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中染色体9p21区发生有高频率的MSI,MSI 可能为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并且在胃癌发展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p14、p15和p16基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多数前列腺癌有两个以上病灶,试图探索这些不同病灶是同源还是各自独立起源.方法 选用19例有两个以上病灶的前列腺癌标本,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取肿瘤组织,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染色体8p(D8S133、D8S136、D8S137)和17q(D17S855)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结果 在19例前列腺癌中发现40个病灶,其D8S133,D8S136,D8S137和D17S855 LOH 率分别为74%、38%、86%和46%.18例中有15例(83%)多发灶LOH不相同,显示其病灶各为独立起源.3例组织学结构显著不同的多发癌灶,LOH为单克隆性(同一来源).结论 多数前列腺癌同一肿瘤中不同病灶的起源不同.  相似文献   
3.
恶性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意义。方法 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 Dako Envision二步法 ,对 14例外周 PNET进行观察。结果 光镜下肿瘤组织由小圆形细胞构成 ,有 Homer- Wright(H- W)菊心团的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14例均有肿瘤细胞膜 CD99(MIC2 )强阳性及肿瘤细胞质 NSE强阳性。并有其他不同神经标记的表达 ,如 Cg A,Syn,MBP,部分病例有 Vim和 S- 10 0的阳性表达。结论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小圆形细胞肿瘤 ,诊断与其他骨与软组织的小圆细胞类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PNET的治疗效果与方法仍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1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均包括食管正常上皮、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析EGFR、Her-2、TOPOⅡ的蛋白表达。 结果 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到癌的发展过程中EGFR与TOPOⅡ表达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8.41 %、7.94 %、27.27 %、50.47 %;3.74 %、4.76 %、20.45 %、43.93 %)(P=0.031)。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二者的表达水平递增(P=0.009),但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其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r 1=0.410,P<0.05)。Her-2蛋白表达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病理学参数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EGFR、TOPOⅡ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 2=0.112,P>0.05;r 3=0.186,P>0.05)。结论 EGFR、TOPO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阶段其蛋白表达发生质的改变。而Her-2基因在山西地区食管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乳腺黏液腺癌是特殊类型乳腺癌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乳腺恶性肿瘤,分为2个亚型:不含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的单纯型黏液腺癌和含有一部分浸润性导管癌的混合性黏液腺癌,一般而言单纯型较混合型预后较好,临床多能采取保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液基细胞自动机器制片和液基细胞手工操作的优缺点.方法 新柏氏膜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和利普液基细胞检测系统(LPT)对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 从操作的过程、涂片的背景、细胞形态、染色效果以及对胸腹腔积液标本制成涂片的满意率,TCT方法 和LPT方法 各有利弊.结论 两种制片方法 质量的分析比较,TCT方法 在液基细胞学制片上比LPT方法 较优胜,TCT方法 能制出高质量的片子,背景清晰,涂片满意率提高,大大减少阅片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囊实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26例囊实性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等影像学表现,对照术后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鳞状细胞癌高龄者居多(平均70.1岁),囊内乳头状癌(平均67.7岁)、黏液癌相对较低(平均55.1岁);鳞状细胞癌生长迅速,囊内乳头状癌及黏液癌相对比较迟缓;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乳头周围(4/5),囊内乳头状癌及黏液癌与其他乳腺癌相似,多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平均值最大(49.6 mm),囊内乳头状癌(35.2 mm)、黏液癌(25.1 mm)次之;鳞状细胞癌较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皮肤浸润;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术前穿刺确定诊断的成功率较低,鳞状细胞癌较高.MRI共同点:肿块多为圆形或分叶状,T1WI呈现等-稍高信号,T2WI上显示高信号,增强后均呈环状强化;MRI不同点:黏液癌和鳞状细胞癌边缘粗糙,囊内乳头状癌边缘光整;鳞状细胞癌的囊壁较厚,且不均匀,囊肿内癌的囊内可见乳头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均表现为明显强化,黏液癌囊壁均匀,不伴有乳头状成分.超声:较其他乳腺浸润癌囊实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回声较低,且伴后方回声增强,大部分黏液癌同时有侧方阴影,鳞状细胞癌血流丰富,黏液癌及囊内乳头状癌血流供应较少.结论 囊实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MRI及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术前穿刺活检及临床表现,能够推测组织学类型及病变范围,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EBVaGC的病理特征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蕾丝花边样”结构,分子特征为DNA高甲基化、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基因突变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高表达。因其独特的分子特征,EBVaGC患者可能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免疫治疗、CLDN18.2单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中获益。该文就EBVaGC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2、P16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Bcl-2、P16蛋白在74例食管鳞癌、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43.5%、66.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1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0.4%、20.3%、20.3%,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上皮内瘤变组和食管鳞癌组之间P1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与P1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起作用,P16缺失出现在食管癌发生的早期阶段。Bcl-2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检测P16和Bcl-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2在单纯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3 %(49/61)、45.9 %(28/61)及67.7%(20/62),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仅少量表达[3.3%(1/30)],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间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7,P<0.01).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相关性(x2=0.219、x2=5.878,均P>0.05),但bcl-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x2=4.120,P<0.05).结论 bcl-2可能在食管癌早期阶段发挥作用,其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