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宏樱 《河北医药》2016,(17):2565-2568
目的:研究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6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5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N-cadherin、E-cadherin及p63的表达。结果 N-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以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和p63在正常宫颈组织、CIN以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 P <0.05)。结论 N-cadherin的高表达及E-cadherin、p63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上述因子的调控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量应用细胞块技术检诊患者,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胸腹水、纤支镜灌洗液、尿液、针吸物洗涤液标本按细胞块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细胞块制片、并设涂片自身对照。必要时行特染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结果:胸腹水细胞块制作成功率65.94%(453/687),细胞块切片较传统涂片的阳检率提高10倍。纤支镜灌洗液细胞块制作成功率为23.64%(13/55),并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尿液及实质肿块穿刺洗涤物制作细胞块成功率低且不能提高阳检率。结论:在标本量足够的情况下细胞块技术具有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但最适用于胸腹水标本。  相似文献   
3.
细胞块技术系因细胞学技术“嫁接”于组织学技术而见长。其基本方法是利用琼脂做支架将离心沉淀的细胞嵌于着染均质状、无结构的琼脂中,将融有细胞成分的琼脂块象组织块一样包埋于石蜡块中,从而使细胞学标本具有组织石蜡块的诸多优点(可多次切片、永久保存、回顾性研究、各种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或原位杂交等)。  相似文献   
4.
胸腹水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行多项胸腹水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探索一组鉴别良恶性及肿瘤起源的有价值的常规一抗试剂组.[方法]收集胸腹水标本制成细胞块,HE染色筛检出间皮细胞反应性增生及可疑恶性或查见恶性细胞的病例59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采用SP法,一抗用HBME-1、钙网膜蛋白(CR)、E-cad、CD44、CK7、CK20,腹水加做CA19-9(女性加做CA125),胸水加做TTF-1.[结果]HBME-1在间皮瘤中表达57.1%(4/7)、转移腺癌中表达51.1%(23/45);钙网膜蛋白在间皮瘤中表达100%、腺癌中未表达;E-cad( )见于96.4%(53/55)恶性肿瘤;CD44( )见于反应性增生及恶性间皮瘤;TTF-1在肺癌中表达80.6%(25/31)、非肺源性未见表达;CK7( )在转移腺癌中表达86.7%(39/45),无特异性;CK20( )在肠癌中表达100%,CK7(-)/CK20( )具肠源性特异性;CA19-9在胃肠癌中表达100%,间皮瘤中亦表达2/7;CA125在卵巢癌表达75.0%(3/4),特异性100%.[结论]E-cad鉴别良恶性胸腹水;CR鉴别是否间皮起源、TTF-1鉴别肺源性、CK7/CK20鉴别肠源性转移癌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特点,它们可作为常规一抗鉴别良恶性及肿瘤起源.CA125鉴别卵巢癌具有相同特点,可作为女性患者腹水常规一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大量应用细胞块技术检诊患者,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胸腹水、纤支镜灌洗液、尿液、针吸物洗涤液标本按细胞块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细胞块制片、并设涂片自身对照.必要时行特染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结果:胸腹水细胞块制作成功率65.94 %(453/687),细胞块切片较传统涂片的阳检率提高10倍.纤支镜灌洗液细胞块制作成功率为23.64 %(13/55),并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尿液及实质肿块穿刺洗涤物制作细胞块成功率低且不能提高阳检率.结论:在标本量足够的情况下细胞块技术具有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但最适用于胸腹水标本.  相似文献   
6.
细胞块因将收集的脱落细胞做成石蜡块而具有组织学的诸多优点,但因缺乏间质成分,又难以凭间质血管、神经间的关系协助诊断良、恶性。为此,我们探讨了黏附分子相关蛋白标记的病理诊断意义,具有实用性,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1983年至2007年诊治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膀胱腺癌患者16例,对其临床、辅助检查、病理组织学、特染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观察、归纳总结分析。结果膀胱原发性腺癌临床特点:主诉多为排尿不畅、血尿、膀胱刺激征;膀胱镜检特点:肿瘤块呈宽基底,蘑菇状,坚硬,表面有坏死或溃烂,或覆有粘液,或黏膜表面广泛糜烂出血,黏膜增厚欠平整;病理组织学管状或管状乳头状腺癌12例,粘液腺癌3例、透明细胞腺癌1例:PAS胞质紫红染阳性6例,免疫组化:CK7阳性11例,CK18阳性、CK19阳性、CK20阳性9例(CK7+/CK20-者6例、CK7+/CK20+者5例),CA19—9阳性者15例,CDX2者11例,P504S及β—Catenin全部阴性。结论临床特点与膀胱结石、膀胱炎相似,膀胱镜检可见肿块及肿块表面糜烂、出血、坏死,组织学特点多与结直肠腺癌极相似,免疫组化对鉴别膀胱原发还是继发腺癌很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