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患者,男,55岁,因头痛呕吐1月余,伴反应迟钝,言语减少3周,于2003年12月4日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无发热,自服“头痛粉”可缓解,几乎每天均有一次发作性言语错乱,问语不答,双手摸索样动作,有时伴有尿失禁,双眼向右凝视,持续1~2 m in,自行缓解,头颅CT示:颅内未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加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9.6%、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率47.8%、总有效率76.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5%,与对照组17.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掌握急性脑血管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十分重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住以发热为表现艾滋病16例,14例资料完整,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2006年《艾滋病诊断指南》中艾滋病人诊断标准。男12例,女2例;年龄25~40岁;汉族10例,傣族4例;农民8例,商人6例;中国藉10例,缅甸藉华人4例;有毒品吸食史2例,有冶游嫖娼2例,痔手术史1例,其中1例其妻死于AIDS。  相似文献   
4.
纳美芬(Nalmefene,NMF)是继纳洛酮和纳曲酮之后合成的又一新的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它与阿片受体μ、κ、δ均能结合,其中与斗受体结合作用最强。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或中毒的急救,是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纳曲酮的理想的替代品团。对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运动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14d后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大多数.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一些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脑缺血损伤的程度与性别有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表明,绝经期前的女性比同年龄男性的脑卒中发生率低,而绝经期后女性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推测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脑缺血性血管病的发病及病程有一定关系.尽管雌激素对脑缺血的影响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国内外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可减轻脑缺血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可能对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编辑同志: 心得安系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抑制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可加重已有和潜在的心衰,能否用于心衰仍有较大争论。今有幸拜读《医学理论与实践》1992;(5卷):1期,周俊生医师“加服小剂量心得安治疗心表的临床观察”一文后,获益非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对心性死亡预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对心性死亡预测的研究进展杨保忠综述于吉荣审校邯邢矿山局玉泉岭矿医院(056301)鞍钢铁东医院(114002)关键词QT离散度,心性死亡,预测心性死亡、尤其猝死与心律失常关系密切,研究导致心律失常的动因和预测其发生仍十分困难。体表ECG广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舌下硝酸甘油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对我院门诊或住院的29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于1992年8月15日~1993年2月15日,进行了舌下硝酸甘油对R波、T波振幅(RWA、TWA)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低平T波组试验后∑TWA均显著降低,而正常T波组无显著降低。以5min时∑TWAV2~6降低≥2.0mm和∑TWA1~12降低≥0.5mm分别对本试验组中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评分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2.4%;83.3%和82.4%。认为该试验有可能成为基层医院诊断冠心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4岁。四肢渐进性软瘫入院.查:神清合作,四肢肌力0~1级,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征,心电图示低血钾,密性心律不齐伴I°房室传导阻滞(AVB),血清钾3.1mmol/L.诊断低钾性麻痹。经24h静脉补钾2g,口服3g,病情继续加重,复查血钾降至2.8mmol/L,考虑血液稀释效应和补钾的量和速度不够。复查心电图(见附图)示Ⅱ°Ⅰ型AVB,呈:1、3:1或5:1脱落现象,avL可见P—R间期由20s逐渐延长到0.58s,avF出现房性逸搏.经继续后病情好转、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