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2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病灶累及部位:L3-L4 2例,L4-L5 4例,L3-L5 13例,L4.5-S1 5例,L5-S1 2例,术前采用5联正规抗结核治疗10-14d,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矫形内固定、椎板间同种异体骨植骨,一期经腹直肌旁腹膜外前入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平均手术时间230min,术中平均出血600ml。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1周腰部支架保护下下床活动。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窦道形成,18例获得随访3-36个月,平均9.8个月,全部患者植骨愈合,腰骶部疼痛缓解,受损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核无复发。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经腹直肌旁腹膜外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手术安全,对腹壁肌肉破坏少,固定可靠,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全脊椎切除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治疗脊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病例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 ~ 59岁;病变位于胸椎2例,胸腰段7例,腰椎2例;术前矢状位cobb角36~110°,并神经功能损害9例,Frankel分级D级6例,C级3例,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脊椎切除基础上,多次换棒椎体前方垫高逐步矫形的方法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40 ~ 360 min,术中出血900~2 500 mL,脊髓短缩≤1 cm,脊柱恢复到生理曲度,平均cobb角矫正67.9.神经功能获得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脊柱结核并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在内固定下行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治疗效果满意,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是手术安全的关键,钛网周围的颗粒植骨可以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防治胸膜破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T12-L2爆裂骨折,椎管占位〉50%的患者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在控制呼吸的情况下,切除12肋经腹膜后前方入路进入对骨折椎体进行次全切除,获得椎管前方的彻底减压后,置入肽网并进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的内固定.结果 采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32例,术中发生胸膜破损3例,其中1例术后放置了高位胸管,术后36 h拔出,与未采用控制呼吸前入路手术比较,胸膜破损率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肺部并发症,获得随访19例,术后3-18个月,ASIA分级有I-III级的提高,无内置物松动断裂发生.结论 在控制呼吸下经腹膜后入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对胸膜的损伤并降低术中修补胸膜的难度,减轻了前路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其顺利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手术损伤腹侧大血管,这种失误非常少见,但后果却十分严重。笔者收治并抢救成功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胫骨骨折愈合过程超微结构的变化,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卵巢切除(OVX)组和假手术(S)组.1月后,所有动物作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于骨折后不同时间处死取材.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学改变;通过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结果OVX组与S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痂形态、骨痂密度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卵巢切除后,胫骨骨折愈合缓慢.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棘突间Wallis系统置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21例L3、4、L4、5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统计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椎间盘切除、棘突间Wallis系统置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但宜观察术后腰椎活动度和长远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外震波疗法对肌腱末端病的临床作用.[方法]使用HK.ESWL - VI碎石机对共24例网球肘、跟腱炎、手屈肌腱鞘炎和肩周炎的病人进行了治疗,工作电压10~14 Hz/s,每次冲击800 ~1 000次,治疗次数1~3次,间隔3~4 d,治疗时间跨度为2周内.使用疼痛评定方法(VAS)和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评定震波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 ~12个月,利用VAS (visual analog scale)疼痛评分法进行评估疼痛,治疗前后VAS评分经x2检验,P <0.05.临床疗效判定,18例病人达到临床治愈;5例病人达到临床显效;1例病人为临床无效.[结论]体外震波治疗具有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可以用于治疗肌腱末端病,近期效果较好,其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8.
对同种异体手移植失败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40岁。因爆炸伤致前臂中下1/4以远缺如7a于2006-05—12行同种异体手移植。患者与供体的配型结果:ABO血型(A—A)、Rh血型均为阳性,PRA:Classic I ELISA 3.57%,Classic II ELIST0%,HLA配型:A.B.DR.DQ位点半相合。术前术后依据南方医院同种异体手移植经验给予强的松、FK506和骁悉联合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移植手皮肤有少许红疹,皮肤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赵晓芳  杨丕斌  邹天南  孙先润 《重庆医学》2011,40(4):373-374,417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大粗隆部严重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加组合肌皮瓣治疗5例7侧大粗隆部重度褥疮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 所有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3个月,大粗隆部皮瓣柔软抗压.结论 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控制感染后利用肌瓣填充无效腔、肌皮瓣修复大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切口内局部应用对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2月81例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初次行腰椎后路单节段及双节段融合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39例,对照组(B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组术毕后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100 m L:1 g),B组不使用,术后夹闭引流管2 h。比较术后24小时及总引流量,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病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术前血液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病例。结论术毕切口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