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明君 《黑龙江医学》2021,45(5):462-463
目的:探讨家庭认知治疗联合文拉法辛对重度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2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认知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自主神经功能及攻击行为.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下降,波幅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SAS、TAS、AX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认知治疗联合文拉法辛可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有效控制其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731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对731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案由以伤残评定居首,其次为凶杀、性犯罪和伤害案;以男性、低年龄、低文化程度、农民、已婚者多;完全责任能力107例(14.64%).限制责任能力76例(10.40%).无责任能力177例(24.219%);伤残与诱因直接相关150例(20.55%)。结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正处于发展、变化时期.民事案件、精神损伤程度评定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PDE)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SNPs与双相障碍的关联分析。方法:①选择符合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84例(其中双相-Ⅰ型55例,双相-Ⅱ型29例),在同地区选择91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分别比较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同时探讨上述基因是否与双相障碍存在关联;②采用连接酶反应技术(LDR),检测GNβ3rs5443、ADCY9rs2230739 PDE1Ars1549870和CREB1rs2551638的4个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SNPs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发现,rs5443、rs2230739、s1549870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不同亚型间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两组之间,rs5443、rs2230739和rs1549870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未见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3个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也未见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①没有发现GNβ3rs5443、ADCY9rs2230739、PDE1Ars1549870这3个SNPs与双相障碍存在关联的直接证据;②CREB1rs2551638位点在汉族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应用舍曲林治疗对情绪、血清 S100B蛋白(神经组织蛋白质 S100)与心肌营养素 1(CT?1)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6月收治的 10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退出 6例,将剩余 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病人均应用替米沙坦口服,观察组加用舍曲林口服,对照组加用相同剂型的安慰剂口服,持续治疗 1月。于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焦虑及抑郁症状进行评分,用动态血压仪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 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 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S100B、CT?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SAS、SDS评分分别为(39.7±6.7)分、(38.4± 5.3)分,对照,组分别为(64.7±5.8)分、(58.1±4.9)分,观察组治疗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965,19.369,均 P<0.001);观察组治疗后 24 h SBP、24hDBP、dSBP、nSBP、dDBP、nDBP分别为(118.2±6.7)、(78.3±6.6)、(124.1±7.3)、(112.3±6.1)、(82.5± 6.8)、(74.1±6.4)mmHg,对照组分别为(121.7±7.1)、(82.3±7.2)、(127.2±8.1)、(116.2±5.7)、(85.2±6.6)、(79.4±7.8)mmHg,观察组治疗后 24 h SBP、24 h DBP、dSBP、nSBP、dDBP、nDBP水平低于对照组(t=2.535,P<0.05;t=2.896,P<0.05;t=2.010,P< 0.05;t=3.303,P<0.01;t=2.012,P<0.05;t=3.71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S100B、CT?1分别为(60.6±13.4)pg/mL、(47.8±12.5)ng/L,对照组分别为(88.4±15.7)pg/mL、(56.7±11.2)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S100B、CT?1水平低于对照组(t=7.468,3.751,均 P<0.001)。结论舍曲林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辅助降低血压,从而血清 S100B、CT?1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联合趋化素(chemerin)、瘦素(leptin)检测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方法 以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78例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患者分别为宫颈癌组和CIN组,76例同期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HPV DNA,Chemerin和Leptin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宫颈癌组、CIN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hemerin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的HPV DN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显示,宫颈癌组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α'); 宫颈癌组的中位Leptin浓度高于CIN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Chemerin+Leptin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47.56%,75.64%和61.25%,其中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其中任意两者平行联合检测。HPV DNA+Chemerin+Leptin系列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39%,74.36%和74.38%,均高于任意两者系列联合检测。HPV DNA+ Chemerin,Chemerin+ Leptin,HPV DNA+ Leptin和HPV DNA+ Chemerin+ Leptin平行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5,0.717,0.654和0.818,(P<0.05),系列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09,0.697,0.650和0.860,(P<0.05)。结论 HPV DNA+Chemerin+Leptin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ROC曲线下面积,与平行联合检测相比,特异度仅略有下降,因此系列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中药治疗对于抑郁症的HAMD、HAMA、MADS评分及安全性等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西酞普兰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HAMA、MAD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D、HAMA、MAD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皮质醇、NE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皮质醇、N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PFP-5-HT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PF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和对照组28.2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效果较好,患者HAMD、HAMA、MADS评分较低,血清皮质醇、PFP-5-HT、NE水平控制较好,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