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2.
杜旭芳  李超  王鹏  姚佳  杨柳青  侯慧敏 《护理研究》2023,(22):4096-4100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策略联合延续护理模式对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10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干预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出院后定期予以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营养管理策略联合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握力(HG)、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法(SGA)分级、Child-Pugh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出院后2个月,干预组病人Hb、ALB、PT、BMI、MAMC、握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NRS2002评分、SGA分级、Child-Pugh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SF-36总分及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轻者影响美观引起不规则散光,重者可严重影响视力。而目前仍无有效控制其发展的药物,最终根治仍需要手术治疗。以往以单纯切除翼状胬肉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复发率高。近年来我院采用在显微镜下用角膜隧道刀切除翼状胬肉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自我管理的障碍因素,为制定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22年3—4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科1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提炼出自我管理障碍内因(不良心理及情绪、认知偏差、既往习惯影响、多种疾病共存),自我管理障碍外因(家庭-社会支持缺乏、经济压力、信息获取障碍、公共卫生事件)2个主题,8个亚主题。结论 目前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存在自我管理不足的现象,大多数病人对于如何实现自我管理往往不知所措,自我管理体验不良;同时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断性较高。医护人员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视,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至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8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为基本框架的护理干预,包含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的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比较两组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后3个月计划外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患者计划外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得分逐渐上升,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01)。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的健康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患者计划外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6.
杜旭芳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76-877
目的:分析和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扶贫复明手术中的效果和应用。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256例269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能很好地配合手术248眼(92.2%);术中偶感有轻度疼痛或异物感,在加滴表面麻醉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者21眼(7.8%)。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术后第一天视力>0.5者138眼(51%),术后第3天视力>0.5者166眼(62%),术后3个月>0.5者205眼(76%);术后并发症以角膜水肿为主,一般对症治疗3~7 d恢复。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质量较好,可以和超声乳化相媲美。因而适宜于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奕东  刘甜  姚佳  杜旭芳 《安徽医药》2023,27(9):1697-1701
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肝病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极高。虽然东西方关于 ACLF存在定义上差异,但在发病机制上,均认为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障碍在病程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ACLF病人常伴有免疫功能障碍,增加了继发感染和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同时也是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重要诱因,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低钠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因此,深入了解肝衰竭病人免疫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可为 ACLF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该研究对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功能及分泌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扶贫复明手术中的效果和应用。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256例269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能很好地配合手术248眼(92.2%);术中偶感有轻度疼痛或异物感,在加滴表面麻醉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者21眼(7.8%)。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术后第一天视力〉0.5者138眼(51%),术后第3天视力〉0.5者166眼(62%),术后3个月〉0.5者205眼(76%);术后并发症以角膜水肿为主,一般对症治疗3~7 d恢复。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质量较好,可以和超声乳化相媲美。因而适宜于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切口非超乳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36例(38眼)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小切口非超乳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眼压均得以有效控制,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 患者平均眼压从30mmHg以上降至术后16mmHg左右,术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或重新开放,随访期内眼压均得以控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疗效满意。结论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闭合〈1/2周、视力〈0.2的闭角型青光眼应首选此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