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1968年由瑞典Berggerd等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得。1972年pererson确定其氨基酸排列同HLA,由淋巴细胞产生。血β_2M上升反应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β_2M上升可特异地反映肾小管功能,表明肾小管再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2.
1950年Hirschow、Curtis及Peter等首先应用纤维内窥镜观察胃部病变,1965年Shore报告了纤维胆管镜的应用,同年Watson用内窥镜观察了Water壶腹,1968年McCune进行了胆道口壶腹部插管,进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成功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加青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25例临床分析哈尔滨市红十字儿童医院李芳芬哈尔滨市第九医院儿科张洁本文对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儿,应用获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加青霉素治疗的疗效做一探讨。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观察上感患儿计125例,男82例、女43例。3~6月患儿10名、6月~1岁患儿13名、1岁~12岁患儿102名。47例合并高热惊厥占37.6%,全部病人均做血常规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合并惊厥者做脑电图检查。病毒性上感诊断标准如下:1.1.1有中度以上发烧,部份患儿可分别有咳嗽、流涕、打喷涕、咽部红肿,扁桃肿大,咽部或口腔粘膜出现泡疹,无浓性分泌物。1.1.2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分类均在正常范围或淋巴细胞增高。1.1.3肺部体格检查及脑片均无肺炎所见。1.1.4脑电图均符合高热惊厥改变。1.2用药方法1.2.IK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0mg/kg/次加青霉(PN)10~20万单位/kg/次、静脉点滴,一日一次。热退后巩固治疗1~2次。1.2.2高热或伴有惊厥者,佐以退热剂或镇惊剂对症治疗。2结果获术油加PN治疗上感显效的标准是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上感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许多药物在其排出时可导致肾脏损害。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8例药物所致的肾损害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8例均系住院病人,既往无肾脏病史,亦无肾脏病家族史。5个月~1岁者9例,2~3岁者9例。男5例,女13例。致肾脏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NS)的发病、反复与复发常因感染而诱发;感染也是NS的主要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消炎治疗是NS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1981~1990年收治的784例NS合并感染及治疗情况做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始于20年代,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仍是离子型造影剂。自1980年1月至1990年11月我院共完成泛影萄胺造影22093例。本文报道我院应用泛影萄胺的经验,主要讨论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萄胺的应用价值及其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外部性脑积水(Exeternal hydro-cephalus)是婴儿较少见的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予后良好。由于医生对此病缺乏了解,常致误诊。1993年11月—1994年2月我们搜集到4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男32例,女8例。发病年龄1.5个月—18个月,平均7.2个月。40例中24例(60%)有不同程度头围增大,16例(40%)头围在正常范围。34例(85%)有癫痫症状,3例(7.5%)有化脑病史,5例(12.5%)有外伤史,6例(15%)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史。26例(65%)找不到病因为特发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快,预后差。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手术能切除者仅为5~20%,一般化疗收效甚微,病人多在2~3个月内死亡。近年来随着介入性放射学的飞速发展,肝动脉内插管药物灌注(TAI)与栓塞疗法(TAE)已  相似文献   
9.
关于单纯型肾病(NS)患儿心脏改变报导甚少,本文对我院自1990年12月至1991年12月收治的32例单纯型NS心脏方面的改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32例NS均为住院的原发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多尿     
多尿可由水性利尿或溶质性利尿而引起。虽然多尿的原因可以从病史及体检中找到一些线索,但确定诊断还需要依靠尿和血清渗克分子浓度及尿量和渗克分子排泄率的测定结果。等渗与高渗性尿液见于溶质性多尿及正常儿童,而低渗尿见于水性多尿的患儿。后者中,血清渗透压低者提示为原发性烦渴,而血清渗透压高者提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不敏感。如果初查找不出多尿的原因,则需做禁水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以鉴别神经原性或肾原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