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3 0 5例ⅠA~ⅡB期宫颈癌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0 ,ⅠB期为 9 8% ,ⅡA期为 18 5 2 % ,ⅡB期为 5 7 14 % ;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8 2 % ,宫颈腺癌为42 2 7% ;宫颈癌高分化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0 ,中分化组为 11 16% ,低分化组为 40 62 %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 <1/ 2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 2 3 % ,≥ 1/ 2组为2 1 88% ;宫颈癌糜烂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7 0 2 % ,外生型为 13 95 % ,内生型为 18 5 2 % ,溃疡型为 41 67% ;宫颈肿瘤≥ 4cm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0 % ,<4cm者为 12 14 % ;手术前予化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7 4% ,未行化疗者为19 5 6% ;手术前行放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4 76% ,未行放疗者为 19 5 6%。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及术前化疗或放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 ,而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发现: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合并感染(占63%),而早产儿产生黄疸最为严重,极易产生核黄疸,病死率高达3%。预防核黄疸的关键是在黄疸出现早期及时施行光疗。  相似文献   
3.
卵巢脓肿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卵巢脓肿在临床上并不鲜见,但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尚无确切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卵巢脓肿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不能与输卵管卵巢脓肿相混淆[1]。它多由于手术引起,因此称为医源性卵巢脓肿,如由卵巢楔切术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余下的附件残端悬吊于阴道残端时感染细菌引起...  相似文献   
4.
睾丸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8岁,因右侧睾丸渐进性肿大30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睾丸肿大,触痛,右侧附睾正常,无精索静脉曲张,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疑诊右侧睾丸肿块.超声检查显示:右侧睾丸5.2cmx3.0cm,其内可见一4.0cmx2.8cm团状低回声,边界清楚,内见许多点状回声且分布不均匀.右侧阴囊内见前后径1.1cm无回声区.左侧睾丸4.4cmx2.0cm,其内未见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5.
由于II期子宫内膜癌生存率明显低于I期,对II期手术均取广泛根治性子宫切除如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1,2],手术分期法将II期癌定义为IIa,IIb两亚期,本文通过回顾分析35例临床II期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探讨宫颈间质浸润的不良预后,适当缩小IIa期患者手术范围及术前提高子宫颈润诊断符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约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致手术不能根治,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20%~30%[1]。因此,对晚期卵巢上皮癌如何辅以有效化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我院自2000年4月以来,以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共53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2004年4月15日~2005年5月26日我院以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卵巢癌5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0岁,中位年龄45岁。病例选择标准:1)已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按FIGO分期标准[2]为Ⅲ、Ⅳ期患者;2)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以7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HIT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FHI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57.33%、34.67%(P<0.05)。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患者FHI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34.04%、13.33%,三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者FHIT表达无显著差异。轻、中、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FHIT阳性率分别为64.71%、57.57%、52.00%。结论 FHIT作为1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预后转归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选择宫颈侵犯、G3级、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侵犯、腹水细胞学阳性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样腺癌268例,140例接受术后放疗,128例接受术后放化疗,比较两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辅助放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4%和92.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毒性反应比较,术后辅助放化疗组的毒性反应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加化疗不能提高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5年生存率,且毒性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鼠伤寒沙门氏菌对人类危害甚大,极易形成院风感染和暴发流行,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危害极大。本文对近年来一冶医院儿科病房及新生儿室收治的68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分娩l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道患者,25岁,已婚。因白带色黄、异味半年余,于2004年6月入院,宫颈刮片提示“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细胞改变”。入院查体见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均无异常体征。妇科检查见外阴阴道发育正常,宫颈直径约3.5 cm,2/3乳头状糜烂,质地中等,无接触性出血;子宫体前位,正常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