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3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7~4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6例,车床切削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h。缺损范围3.0cm×2.0cm~6.0cm×3.5cm。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心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切取皮瓣范围3.0cm×2.5cm~7.0cm×4.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仅1例表皮坏死者出现部分色素沉着。皮瓣均无硬化、挛缩和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4指。结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应用改进后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急诊中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皮瓣的血管蒂改良为筋膜血管蒂。用此皮瓣在急诊中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1例。结果21例岛状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24个月,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改进后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增加了皮瓣静脉回流,提高了皮瓣成活率。且在不牺牲前臂主要血管前提下逆行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手术安全、简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囊性病变使用MT和MRI联合检测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对8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中,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MRI和CT联合诊断,对照组使用病理学诊断,对两组的胰腺囊性病变阳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部确诊,准确率是100%,对照组有38例确诊,准确率是92.68%,观察组的准确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是90.24%,对照组的阳性预测值是100%,两组的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接受CT和MRI联合诊断的效果比较突出,和病理学检查的差距不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检查技术在诊断肩关节内的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存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28的MR影像检察技术。结果:在MR影像检查中可肩峰形态异常患者有8例、喙肩韧带增厚患者7例、肩锁关节异常患者9例,以及冈上肌过度肥厚患者4例。结论:MR造影技术对肩关节内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不同结构耦合肌肉主被动行为无法考虑肌肉组织连续介质力学特性的问题,提出运用被动与主动耦合在同一个本构方程的方法,构建骨骼肌连续介质超弹性主被动本构模型。方法 为标定被动本构模型参数,给出单轴拉伸实验方法 及条件,并通过理论推导,介绍利用试验数据求解被动模型参数的具体方法。为验证主动模型的有效性,以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预测曲线与实验输出应力拉伸比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相同应变下的情况下,被动应力和总应力最大误差仅为20、40 kPa。结论 该连续介质超弹性本构模型能较好模拟骨骼肌的主被动行为,从而有利于下一步人体肌肉的建模与仿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1/12于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生期(NPDR组)和增生期(P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各60例60眼,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0例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均经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LLT,OCT血流成像仪(OCTA)检查黄斑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L)和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DCL)血管密度,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受检者LLT(69.87±11.401nm)高于NPDR(54.87±7.453nm)和PDR组(42.67±5.246nm),FAZ(0.312±0.021mm^2)小于NDPR组(0.389±0.037mm^2)和PDR组(0.437±0.032mm^2),SCL血管密度(51.977%±4.164%)显著高于NPDR(47.067%±4.757%)和PDR组(41.865%±5.512%),DCL血管密度(49.578%±2.619%)高于NPDR组(46.032%±2.622%)和PDR组(40.598%±2.671%)(均P<0.01)。正常受检者LLT与FAZ、SCL和DCL血管密度无相关性;NPDR组和PDR组患者LLT与FAZ均呈负相关关系(r=-0.922、-0.923,均P<0.01),与SCL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98、0.902,均P<0.01),与DCL血管密度均无相关性(r=0.140、0.073,P=0.285、0.58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及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炎琥宁治疗,其他辅助治疗、基础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及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 cell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RF/6A细胞分为正常组、VEGF组、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VEGF组和雷珠单抗+VEGF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AKT、p-AKT、P38MAPK及p-P38MAPK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AKT 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同时间不同浓度药物组细胞增殖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确定药物浓度225μg/m L和培养24 h继续实验。2)与正常组比,VEGF组细胞增殖率高,迁移数目多,单药组增殖率低,迁移数目少;与VEGF组比,VEGF+药组增殖率低,迁移数目少。3)与正常组比,VEGF组细胞凋亡率低,单药组凋亡率高;与VEGF组比,VEGF+药组凋亡率高。4)与正常组比,VEGF组磷酸化蛋白和mRNA表达高,单药组表达低;与VEGF组比,VEGF+药组表达低。结论两药通过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RF/6A细胞增殖、迁移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病因、病原、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感染性眼内炎12例(12眼).对其性别、年龄、致伤物、病原学、诊疗方案、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例行眼球摘除术,1例拒绝手术、行保守治疗后眼球萎缩,10例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行玻璃体切除术者中,1例眼内巨大异物包裹未摘、随诊期间眼球萎缩;1例为真菌性眼内炎随诊期间眼球萎缩;其余8例均保留眼球挽救了部分视力(光感至0.3).眼内液培养结果1例培养出施氏葡萄球菌施氏亚种,2例培养出曲霉菌,7例培养未检出细菌及真菌,1例眼球摘除未行培养,1例保守治疗未行培养.结论 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眼内炎,经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及全身抗生素应用无缓解者,需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清除玻璃体炎性病灶,玻璃体切除术可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眼球及保留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