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加力方式的改变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5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停止加力组(SF组)、间歇加力组(IF组)、持续加力组(CF组),另选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TC组)。采用HE和TRAP染色法对牙根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停止加力时间的延长,破牙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修复性牙骨质明显增多;IF组与SF组组间牙根吸收相对面积及修复相对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在停止加力第17d组,IF组的TRAP阳性细胞数目及根吸收相对面积明显小于CF组(P〈0.05)。结论:正畸牙根吸收发生后,改变加力方式可影响牙根早期修复,停止加力或停止加力后再加力可降低牙根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rankel 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III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经FRIII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牙合)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 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III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61例上矢状窦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着重探讨不同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术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6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恢复良好29例(47.5%),中残19例(31.1%),重残11例(18.0%),植物生存3例(4.9%),死亡8例(13.1%)。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修补方法是成功救治上矢状窦损伤的关键,根据患者具体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在正住、双斜位、正斜位片组的确诊率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了近几年中由GEVR-500mA高频X光摄片机所摄经CR影像处理的100例肋骨骨折病例。结果肋骨斜位片组的肋骨骨折较肋骨正位片组的发现率高,而正位+双斜位片组的肋骨骨折较单一体位片组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结论在诊断肋骨骨折中,应在常规肋骨正位片的基础上加摄肋骨双斜位片,以提高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克氏针引导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干骺端骨折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通过择期或急诊对骨折进行闭合手法复位,部分病例复位不成功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C臂机透视下复位满意后从股骨粗隆下1-2cm向干骺端及股骨颈、头穿入克氏针,C型臂再次透视调整克氏针位置与深度,在克氏针引导下拧入中空螺钉行骨折端加压固定。对于中空螺钉远端螺纹未能超过骨折线者,不能起到骨折端加压作用者,采用保留克氏针,远端在中空螺钉帽处折弯挂靠螺钉帽外沿,并剪除多余部分,术后采用皮牵引3周。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9.4个月,其中8例中空螺钉远端螺纹能超过骨折线行骨折端加压固定,3例患儿仅有1枚中空螺钉远端螺纹能超过骨折线行骨折端加压固定,3例中空螺钉远端螺纹未能超过骨折线,行保留克氏针至术后6-8周后拔除。所有干骺端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按Ratliff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为75%,MRI证实出现股骨头坏死并行髓芯减压带肌蒂骨瓣移植术。结论克氏针引导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技术能达到微创,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和骨折端血运的影响,减少了股骨头坏死的机率,中空螺钉行骨折端加压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螺钉未穿过骨骺线,对骺端生长发育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Pitchfork分析法研究排除自然生长因素后,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引起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观察10个月作为自然生长对照组,随后采用Twin-block矫正器治疗,平均治疗约10个月。对治疗及观察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Pitchfork测量分析,评价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的矫治疗效。结果在5.97 mm(P<0.01)的覆盖减少量和4.86 mm(P<0.01)的磨牙关系改善中,骨骼效应占41.2%和50.7%,牙齿效应分别占58.8%和49.3%,其中4.86 mm磨牙关系改善中,包括骨性改变2.46 mm、牙性改变2.40 mm,骨性改变中下颌骨贡献率约为81.7%。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患者覆盖、磨牙关系均得到较好改善,有效促进了下颌骨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有利于Ⅱ类骨面型的纠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者作为研究组,30例开颅术后无颅内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脑脊液与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脑脊液PCT诊断的敏感性(95%)和特异性(90%)均较高.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对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均有价值,其中脑脊液PCT的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黯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殆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殆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mm、牙性改变2.8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胎,可取得较大的牙殆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SAH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外给予尼莫通治疗,观察组另每天给予2mg雌激素肌肉注射。结果: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x2=5.1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47/60)(x2=4.18,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尼莫通可明显减少SAH后CVS的发生率,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导致牙根外吸收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经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的病例230例,以Levander根吸收分级法对患者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分析,评估矫治前后中切牙至第一磨牙的根吸收情况。结果:正畸治疗后根吸收发生率明显升高,根吸收均值(root resorption after treatment,RRAT)及根吸收增加量均值(increment of root resorption,IRR)表现为上切牙最高,拔牙组高于未拔牙组,异常根形态组高于正常根形态组。结论:正畸治疗可提高根吸收发生几率,并加重根吸收程度,此可能与拔牙与否、牙位、根形态及治疗前牙根吸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