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的疗效。方法:将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mg.d^-1。疗程52wk。治疗前后作肝功能。HBV-二对半HBV-DNA的测定。结果:治疗12wk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的差异无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52wk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9.4%,74.0%,而对照组为46.9%和7.1%(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1年以上。于治疗前和治疗12、24、52周检测肝肾功能、HBVDNA定量、HBeAg、抗HBe,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24、52周时,HBVDNA定量较用药前平均分别下降1.6lg拷贝/mL(t=10.10,P〈0.01)、2.9lg拷贝/mL(t=13.01,P〈0.01)、4.5lg拷贝/mL(t=14.08,P〈0.01);HBVDNA转阴率分别是4.41%、19.12%和54.41%:ALT复常率分别为19.12%、48.53%和70.59%;HBeAg阴转率分别为0%、19.44%和47.22%。常见不良反应有轻微乏力、右上腹不适、腹胀,有2例患者发生腹泻,1例血清肌酐轻微改变。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正> 无论是病毒或药物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尤其在合并胆汁瘀积时往往病程迁延,治疗颇为棘手,以往我们采用西药治疗,自93年以来,我科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60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住院病人,按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急性病毒性肝炎1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9例、肝硬化5例,药物性肝炎5例。男35例,女25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PB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女49例,占98%,平均年龄52.62±9.28岁,9例(18%)无症状仅有肝功能轻度异常,8例(16%)呈急性起病,9例(18%)病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14%~18%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清AKP(378.3±169、54U/L)、GGT(239、6±154、7U/L)、TBIL(86.68±84.48μmol/L)和IgM升高,全部患者AMA和AMA-M2阳性。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黄疸低者疗效满意,31例(62%)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而对TBIL大于85μmol/L、Child-Pugh C级的患者(9例)治疗后疗效甚微。其中5例病情继续进展,终因慢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于并发症。结论加强对PBC的认识,对不明原因的长期肝功能异常的女性患者,尤其有胆汁淤积表现时,需常规检测AMA或AMA-M2,有助于对PB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文琍  吴诗品  陈洪涛  于杰  杨智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77-1478,1501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败血症的临床和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8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53.7%),革兰阳性菌35株(32.4%),真菌15株(13.9%)。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胆系、破损皮肤、深静脉导管。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5%)、肺炎克雷伯菌(12.0%)、白色念珠菌(7.4%)、鲍氏不动杆菌(5.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7.8%和23.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1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MRCNS表现为高度的耐药性,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败血症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属和真菌是主要病原菌。尽早行血培养,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575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8株(占52.4%)、革兰阳性菌267株(占41.4%)、真菌40株(占6.2%),52例患者发生混合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大肠埃希菌(21.7%)、肺炎克雷伯菌(12.6%)、葡萄糖非发酵菌(9.9%)、肠球菌属(3.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和19.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89.3%。在葡萄糖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多重耐药增加,尤其是葡萄糖非发酵菌。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575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8株(占52.4%)、革兰阳性菌267株(占41.4%)、真菌40株(占6.2%),52例患者发生混合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大肠埃希菌(21.7%)、肺炎克雷伯菌(12.6%)、葡萄糖非发酵菌(9.9%)、肠球菌属(3.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和19.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89.3%.在葡萄糖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多重耐药增加,尤其是葡萄糖非发酵菌.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8%~18%的肝硬化(LC)腹水(AF)患者在其疾病自然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这种并发症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本文检测 AF 中 C_3浓度的目的就在于早期诊断。病例和方法11.1 病例选择本组42例为1980年以来的住院病例,根  相似文献   
9.
大黄蜇虫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琍  吴诗品 《中国药房》2008,19(21):1658-1660
目的:观察大黄蜇虫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蜇虫丸(6g.d-1)。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玻璃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甘氨胆酸(CG)、Ⅳ型胶原(ⅣC)、B超影像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HA、PCⅢ、CG、ⅣC均有明显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大黄蜇虫丸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感染的首要启动因素是细胞核内cccDNA的形成,cccDNA是病毒复制的模板,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对cccDNA本身了解和复制功能仍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