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外伤临床统计规范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眼外伤是我国眼科住院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占眼科住院病人总数的16 ̄32%。每年发表临床统计文章百余篇,但由于统计资料不全面,标准不统一,降低了这部分劳动的价值。本文就眼外伤临床统计规范及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强调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眼球破裂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眼球破裂伤的致伤原因、常见部位、视力预后。方法 眼科住院眼球破裂伤51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眼球破裂伤的首要致伤因素是打架斗殴(占43%)、其次工伤(占20%)、家庭休闲和旅游误伤(占17%),交通事故(10%),其他(10%)。眼球破裂伤的常见部位是上方角膜缘(占45%),颞侧、鼻侧角膜缘和肌止点后巩膜(各占15%)。经过治疗,Ⅰ度破裂伤7/13获得0.02以上视力,Ⅱ度破裂伤9/20保留光感以上视力,Ⅲ度破裂伤1/18保留光感视力。结论 打架斗殴是眼球破裂伤首要致伤因素,常见伤口位置是上方角膜缘,眼球破裂伤的预后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眼眶肿瘤手术因为是在一个狭小的眶腔内进行,位置深、视野小、直视性差,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视力丧失,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67~3.0%。进行眼眶术中监护能够减少术中并发症的致盲率,提高手术质量。我们自1997年初应用F—VEPs进行术中视功能监护已有100例。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泪腺炎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与血清中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确诊为泪腺炎的患者炎症期(炎症期组)与炎症缓解期(缓解期组)的血清,40例同年龄段于我院体检的正常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E2、T、PRL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γ-IFN、IL-4水平.结果 泪腺炎患者炎症期组血清E2、PRL水平分别为(64.12±35.92) ng·L-1和(17.63±8.59) μg·L-1,显著高于缓解期组的(43.16 ±26.57)ng·L-1和(10.30±5.59) μg·L-1及正常对照组的(41.92±21.68)ng·L-1和(9.08±2.61) 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炎症期组与缓解期组血清T分别为(0.80±1.36) μg·L-1和(0.79±1.42) μg·L-1,与正常对照组的(1.76±2.49) μg·L-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炎症期组血清γ-IFN、IL-4水平分别为(353.12±108.36)ng·L-1和(1200.43±314.69)ng·L-1,显著高于缓解期组的(192.68±43.16)ng·L-1和(919.38±227.16)ng·L-1及正常对照组的(190.93±36.40)ng·L-1和(853.37±172.31)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2与γ-IFN、IL-4水平呈正相关(均为P<0.05);T与γ-IFN、IL-4水平呈负相关(均为P<0.05);PRL与γ-IFN、IL-4水平呈正相关(均为P<0.05).女性患者炎症期组血清γ-IFN水平为(344.46±112.06)ng·L-1,高于男性的(292.98±71.27)ng·L-1(P<0.05),E2/T比值为665.36,明显高于男性的13.91(P <0.05).结论 泪腺炎患者血清中性激素E2、PRL的升高、T的降低及E2/T比例失调可能介导Th1、Th2细胞免疫通路的平衡紊乱从而致病.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是导致女性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并检测其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药物组30例,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综合组30例,采用药物并超短波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改变情况。结果综合组住院时间比药物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啰音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6、IL-8)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综合组较药物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超短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与调节机体炎症免疫反应有关。超短波在支气管肺炎中,可加速肺部炎性病灶吸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栓形成,但其对冠心病预后是否有预测价值仍存在争议。现就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介导的光拴疗法(indocyanine green mediated photothrombosis,i-MP)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retinal macular thickness,RMT)的影响.方法 11例(12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2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AMD患者,给予i-MP治疗.每次治疗后12周、48周,根据ICGA及FFA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再次治疗(不超过3次).第1次治疗结束后1周、12周、48周随访患者BCVA,同时检测RMT及黄斑形态.结果 治疗前最佳矫正视为1.12~1.53 logMAR;治疗后1周,1眼视力提高,11眼视力稳定,未见视力下降患者;治疗后12周,4眼视力提高,6眼视力稳定,2眼视力下降;治疗后48周,5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稳定,2眼视力下降.治疗前RMT为(391.34±69.89) μm,治疗后12周、48周分别为(337.73±56.23)μm、(332.14±62.07) 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证实83.3%的患者RMT有所下降,且黄斑形态改善.治疗后48周ICGA显示:CNV荧光素渗漏消失7眼,明显减轻3眼,加重或无明显好转2眼.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i-MP是一种治疗AMD黄斑下CN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眶壁修复术后斜视和复视眼外肌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对14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6月后仍有斜视和复视的患者,采取二期眼外肌手术治疗。结果4例为限制性斜视,二期手术后徙受累肌或/和缩短拮抗肌后,功能视野内复视消除;10例为非限制性眼肌功能不足所致斜视,二期手术缩短受累肌或/和后徙拮抗肌后,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57岁。入院专科见视力右LP(-),左0.4。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右眼视网膜色稍淡,视乳头水肿隆起度较高约+3D,色灰白,边界尚清;左眼视乳头色稍淡。余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运动自如,双眼眼压正常。初步诊断:双眼视神经萎缩。入院后给予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维生素B12 0.5mg肌肉注射1次/d,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