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对D-半乳糖诱导的痴呆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通过跳台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结果表明,白果内酯(5、10mg/kg)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HE染色结果提示白果内酯对小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CAl区病理形态学变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白果内酯对半乳糖诱导的痴呆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尾动脉放血的方法建立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同组(Nimo,13.5 mg.kg-1),石杉碱甲片组(Hupe,0.06 mg.kg-1),BB(1.25、2.5、5、10、50 mg.kg-1)组,术后连续给药60 d。采用跳台和避暗实验,观察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胆碱酯酶、SOD活性和MDA、NO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BB可以缩短模型小鼠学习反应时间,延长记忆时间,减少错误次数;增加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降低胆碱酯酶活性和NO含量。病理结果显示,BB对血管痴呆小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变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白果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枳壳麸炒前后黄酮甙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朱正义 《中药材》1994,17(6):30-32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枳壳麸炒前后所含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和柚皮甙(Naringin)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麸炒前后的各6个供试品甲醇提取液色谱行为基本一致;麸炒后的枳壳与生枳壳比较,新橙皮甙减少1.80~13.70%,柚皮甙减少1.53~13.82%,实验结果表明,枳壳经麸炒加热过程对黄酮甙含量有一定影响。对15个麸炒枳壳样品进行了测定,其中新橙皮甙含1.84~5.16%,柚皮甙含3.43~6.69%。  相似文献   
4.
采用TLC-HPLC法测定小活络丸内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正己烷-醋酸乙酯-无水乙醇-浓氨水(1:2:5:5:0.5)为展开剂,分离提取酯型三,用Resolve Spherical Silica柱,以无水乙醇-0.4%醋酸铵水溶液(97:3)为流动相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31nm,平均回收率:83.2%(中乌头碱)、92.1(次乌头碱)、84.1%(乌头碱)。  相似文献   
5.
采用TLC-HPLC法测定小活络丸内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正己烷-醋酸乙酯-无水乙醇-浓氨水(1:2:5:5:0.5)为展开剂,分离提取酯型生物碱,用Resolve Spherical Silica柱(5μm,150mm×3.9mm),以无水乙醇-0.4%醋酸铵水溶液(97:3)为流动相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31nm,平均回收率:83.2%(中乌头碱)、92.1(次乌头碱)、84.1%(乌头碱)。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导联选择键置“TEST”和“Ⅱ”时有定标输出和信号输出,置其它档时描笔抖动而无定标及信号输出。故障分析:置定标“TEST”时正常,可基本肯定故障在运算放大器ICl07以前的输入回路。置导联“Ⅱ”时正常,说明R、F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