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其降钙素原(PC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治疗药物分组,对照组(n=32)采用注射用0.625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观察组(n=34)采用0.5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CRP、P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RP为(68.27±7.53)mg/L,PCT为(2.91±0.54)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优良,可有效降低CRP与PCT水平,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乳酸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某院重症医学科选取62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0例)与死亡组(22例),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清CRP、PCT、乳酸的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RP、PCT、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存活组患者的血清CRP、PCT、乳酸水平均逐渐降低,死亡组患者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治疗第4d、治疗第7d、转出或死亡前存活组患者的血清CRP、PCT、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CRP、PCT、乳酸水平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增高,其水平的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8例,研究时段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组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研究组(34例,采纳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采纳常规护理),比较肺功能、自我护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护理后FEV1/FVC、PEF、FEV1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入住东莞市横沥医院重症医学科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高血压(血压≥160/100 mmHg)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且无硝普钠和右美托咪啶使用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A组(硝普钠组)22例,开始给药速度为1.0μg/(kg·min),B组(右美托咪啶组)24例,开始以0.5μg/(kg·hr)给药速度,然后两组根据血压情况每5分钟调整给药速度,观察两组在用药前即刻药(T0)、用药1小时(T1)、用药2小时(T2)、用药6小时(T3)、用药12小时(T4)、用药24小时(T5)、用药48小时(T6)、用药72小时(T7)8个时相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血压均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在用药后各时相血压控制无明显差异(P0.05);自T4时相后B组较A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在用药12小时后右美托咪啶能更好控制心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东莞市横沥医院常见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以某院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存在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致病菌的耐药率以及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结果 环丙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以及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随着年份处于上升的状态,而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呋辛随着年份处于下降的状态,阿米卡星在2018~2020年处于上升的状态,但在2021年大幅度下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几乎为0,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头孢呋辛耐药率逐年上升;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用药频度与耐药率呈负相关,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频度与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 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与抗生素应用频度具有相关性,为此临床用药时,应积极监测细菌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院内感染,禁止泛用广谱抗生素,以此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分析和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横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主动脉食管瘘是由于动脉壁糜烂、溃疡,穿破邻近食管所致,临床上罕见,Salmon 1843年正式报道首例,至1998全世界报道的病例不超过250例~[1,2],超过80%为主动脉肠瘘,主动脉食管瘘极为罕见~[3]。因发病凶险,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死亡率高。我院2017年5月确诊1例,通过复习该病例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5例,探讨该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