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油三酯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及对细胞内钙离子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胰岛细胞进行单层细胞培养,与不同浓度甘油三酯(0、0.25、2.5、5.0、10.0mmol/L)共同孵育72小时,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变化;采用Flou-3/AM荧光染色法,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强弱,以间接反映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结果:5.0、10.0mmol/L甘油三酯可抑制胰岛细胞的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p<0.05);甘油三酯组(2.5、5.0、10.0mmol/l)细胞内钙离子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油三酯可以导致胰岛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异常升高,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抗凋亡基因Bc l-2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后表达Bc l-2的大鼠胰岛细胞和对照胰岛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培养基中,48 h后检测胰岛细胞的凋亡率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结果低剂量和高剂量的他克莫司都能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减少胰岛素分泌,Bc l-2能抑制凋亡,改善胰岛素分泌。结论他克莫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而Bc l-2能防治这种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Graves眼病(GO)突眼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5例GO分为4组:B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C组同时口服强的松;D组:C组+球后注射地塞米松;E组:C组+甲状腺注射地塞米松和奥曲肽。结果GO患者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下降,C组突眼的疗效为63.6%,D组和E组有效率分别为78.6%和80%。结论糖皮质激素对突眼的疗效是肯定的,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而发挥作用,球后或甲状腺注射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口渴、多饮、多尿10余年,四肢肌张力升高3年入院。患者于1994年诊断糖尿病后,开始口服“美吡达”等降糖药物。5年后因血糖控制渐差,遂改用胰岛素治疗。3年前逐渐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双上肢扭转痉挛,静止性震颤伴智力减退,诊断“巴金森综合征”,长期以来口服“美多巴”等药物。无家族史。查体: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口齿不清,生命征平稳。双上肢扭转痉挛,步态不稳。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l-2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同种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效果。方法腺病毒介导胰岛细胞的Bcl-2基因转染,以表达Bcl-2的胰岛细胞经门静脉肝内移植治疗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通过观察受体大鼠的血糖变化和组织学改变来了解排斥反应和移植物的功能。结果胰岛细胞植入后48h内,基因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有明显下降。与未转染组比较,基因转染组大鼠移植物存活有效时间明显延长(16·4±4·3天vs6·8±2·2天,P<0·05),移植部位可见到结构和功能完好的胰岛细胞,局部炎性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胰岛细胞的Bcl-2基因转染对移植物的存活和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56例伴有浸润性突眼的Grayes病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和强的松治疗后,TSH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眼病的活动度和严重度得到缓解,治疗后的TRAb仍然与眼病的活动度和严重度呈正相关,提示TRAb不仅引发Graves眼病,而且是影响Graves眼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受试者(心衰组、对照组及健康组)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同时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研究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的变化及两者相关性。结果:心衰组AⅡ、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心功能Ⅲ、Ⅳ级组AⅡ、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心衰组和对照组AⅡ、ET、AL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心衰组ET水平与AⅡ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ET水平与ALD水平亦呈正相关(r=0.352,P〈0.05)。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ET及肾素系统活性增加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血通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后周围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等项.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均明显改善(P<0.01),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心血通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是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5岁;于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无多食易饥,无体重下降,化验空腹血糖11.5 mmol·L~(-1),确诊2型糖尿病。近半年来出现四肢麻木、刺痛,2011年4月26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空腹血糖14.3 mmol·L~(-1),餐后2 h血糖19.5 mmol·L~(-1),给予米格列醇片、天麦消渴片治疗,2011年5月4日复查,空腹血糖为22.7 mmol·L~(-1),为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无症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无症状患者(DM组52例,非DM组56例)行冠状动脉DSCTA,显示每例患者的病变血管节段,并区分是否为阻塞性病变(管腔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比较DM组与非DM组患者的斑块特征。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非DM组高(P〈0.01),DM组受累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明显比非DM组多(P〈0.01),DM组3支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闭塞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钙化计分比非DM组高(P〈0.01)。结论 DSCTA方便、快捷、无创,是评价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