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由实验室自行选择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药品中的控制菌进行检查,以提高药品控制菌检查技术水平。方法采用传统的判别方法和VITEK2 Comoact全自动微生物测定仪鉴定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结果10批样品采用新旧方法结果均符合规定,阳性对照检出阳性菌。新方法和旧方法相比,对检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VITEK2 Comoact全自动微生物测定仪对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比传统方法更加快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2.
胃灵素对幽门螺旋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灵素是由蒲公英、黄芩、五灵脂等中药配制而成的中药制剂,经临床验证,对胃病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幽门螺旋菌能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各种胃部疾患。本文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对该药进行了幽门螺旋菌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实验,方法及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合理的药品卫生标准。方法对60批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检出率进行考查。结果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31.7%,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15.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肠菌群作为口服药品控制菌将使药品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建议制定消毒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剂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 ,且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目前使用的消毒剂一部分是由厂家供给 ,大部分是由医院制剂室自行配制 ,而我国现行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国药典 2 0 0 0年版 )规定暂不检验。为此 ,我们对我市 8家综合性医院配制的 9个品种 36批消毒剂进行了抽验 ,其中 7个品种 15批检出细菌 ,污染率达 4 1.6 7%。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参照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检查项下微生物检查方法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 1。表 1 消毒剂细菌数测定结果样品 批次检出批次贮藏时间 /月 细菌数个 /ml复方苯甲酸酊 2 1184075 %乙醇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确立了一个简便科学的检测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作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项目。方法:对试验菌的试验条件、鉴别方法等试验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确立了药品中白色念球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结论:为收载药典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 4种细菌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 ,甲壳胺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绿脓杆菌具有特殊的乙酰胺酶、丙酰胺酶,它能分解培养基中的乙酰胺、丙酰胺,产生氨(NH3),NH3使乙酰胺斜面培养基变红(酚红由黄色变红),以此判断绿脓杆菌检出与否;将菌层氯仿提取液加入Nessler试剂即生成黄色或暗红色沉淀。我们利用此法对10株外用制剂10株菌株进行检出率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1.1 供试品 10种样品均由青岛市市立医院制剂室配制提供。1.2 菌株 Ⅰ号:绿脓杆菌标准菌株(菌号CMCC(B)10104);Ⅱ~Ⅹ号:绿脓杆菌地方株。以上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9.
口服药品中大肠菌群与大肠杆菌检出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平华  朱世真 《海峡药学》1999,11(3):108-109
目前我国口服药品卫生标准规定为1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与国际上药品微生物限度及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对60批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和大肠群检出率进行考查,结果表明大肠菌群作为口服药品控菌将使药品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预实验及方法验证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药物的微生物检出率,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性。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贴膜法和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沉淀离心法对药物进行回收率、增殖值实验。结果:扑热息痛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氨苄片、牛黄解毒片常规法回收率均在75%以下且增殖值差异大于1/5,薄膜过滤法回收率均高于80%。增殖值差异小于1/5。结论:被检样品必须使用回收率或增殖值进行预实验和方法的验证,才可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