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术前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PTC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根据术后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n=30)和未转移组(n=70)。术前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扫描,计算原发病灶CT值、净增CT值与标准化CT值,并对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转移组患者CT值、净增CT值和标准化CT值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组患者年龄≥50岁、多发灶、被膜侵犯、外侵犯所占比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被膜侵犯、外侵犯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C患者原发病灶静脉期CT值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年龄≥50岁、被膜侵犯、外侵犯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r)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SFT的MSCT表现为孤立、边界清楚的单发肿块。瘤体较小时,CT平扫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均匀显著性强化;瘤体较大时,CT平扫常因内部囊变、坏死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显著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或分层样强化。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SFT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SF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淋巴瘤并行放化疗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随访1个月以上。结果 20例患者中9例在治疗过程中行PET/CT检查,提示代谢减低30%以上者预后良好,且代谢降低越早、越多,预后越好;11例在治疗结束后行PET/CT检查,9例阴性者仅1例复发,而2例阳性者全部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很好地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且可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肺孢子菌肺炎(PJP)是一种由肺孢子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其预后预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影像组学方法建立肺孢子菌肺炎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评估其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潜力。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60例,根据其治疗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39)与预后不良组(n=21)。对其入院胸部CT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并提取其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 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符(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计算组学评分,最终构建诊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模型诊断性能,使用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收益值评估。结果 每个ROI中提取396个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保留9个最佳特征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模型的AUC及95%CI分别为:训练组0.714(0.607~0.891)、验证组0.713(0.595~0.916)。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均显示出较好的结果。结论 使用影像组学方法建立肺孢子菌肺炎预后模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作为预后指标,为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瘤患者及30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量资料,比较两者的CT值、碘覆盖值(CToA)、标准化平均碘浓度(NIC)、碘浓度差(IC)、碘浓度均一化比值(HRIC)及单能谱图像上淋巴结CT值差别。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扫CT值、动静脉CT值分别与平扫CT值差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淋巴结,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oA、IC、HRIC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IC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瘤组淋巴结在单能量图像上CT值较转移性淋巴瘤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岚  曾炳亮  谢程阳 《江西医药》2021,56(8):1187-1189,1197
目的 观察和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非瞳孔阻滞型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30例36只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前和术后1月、术后6月测量房角宽度和虹膜厚度,观察房角粘连情况.结果 随访6~28月,平均13.5月.术后1月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较术前明显增大.前房深度(ACD)增宽,周边虹膜变薄,部分患者周边虹膜前粘连(PAS)减少,术后6月以上前房角参数无回退.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下降,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例7只眼(19.4%)出现高眼压及前房角进行性粘连.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是治疗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