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补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苏如松曹风林李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内科保守治疗期间易发生血锌降低,我们研究此类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及补锌治疗所起的作用。一、对象和方法CRF患者经低蛋白饮食及对症治疗4周以上病情相对稳定符合下列条件:血...  相似文献   
2.
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脑梗死患者酶学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脑梗死的诊疗水平。我们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42例对其血清CK变化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对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入院当时及发病后72小时两次头颅CT检查结果,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82岁,平均62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被抽取的患者均被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被抽取的患者也无近期手术史及外伤史。对于这42例患者,在脑梗死发病达72小时后分别测其血清CK及同工酶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我院血清CK及同工酶正常值(酶偶联法测定)为:CK男10~80u/L、女10~70u/L;CK-BB无或微量,CK-MB 0~6u/L,CK-MM 4~80u/L。2结果在这42例患者中,有6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清CK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余36例患者血清CK均升高,且血清CK升高程度与脑梗死面积有关(对本组观查病例,为...  相似文献   
3.
<正> 我科于1996年4月~1999年11月以小剂量肝素及6—氨基已酸为主治疗伴有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危重病患者10例,DIC均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6~62岁。原发病:急性再障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骨髓转移癌4例,恶性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1岁,主因间断腹泻、双下肢浮肿18个月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8个月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大便不成形,每天2~3次,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或发热,症状时轻时重。近1年来逐渐消瘦,自服“抗炎止泻”药可部分缓解,后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粪便常规镜检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那格列奈和进口瑞格列耐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方法,210例患者经14周治疗,评价组内和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国产那格列奈组为(9.06±1.54)%vs(7.85±1.00)%(P<0.05);进口瑞格列耐组为(8.95±1.56)%vs(7.76±1.04)%(P<0.05)。餐后2h血糖:国产那格列奈组为(14.17±3.44)mmol·L-1vs(10.90±2.97)mmol·L-1(P<0.05);进口瑞格列耐组为(14.14±3.11)mmol·L-1vs(10.89±3.09)mmol·L-1(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低血糖。结论国产那格列奈与进口瑞格列耐均显著降低餐后血糖且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方法:用MICRO-OT-18型全自动自细胞分析仪对52例AMI患者的BPC和MPV进行测定,并与50例健康者体者的检测值做对照。结果:发现AMI患者的BPC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MPV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MPV增大有一定关系,而与血小板的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 ,49岁。主因双下肢轻度水肿两周于 1998年 7月 2 9日住院。两周来稍感乏力及餐后上腹胀满。查体 :睑结膜稍苍白 ,双踝部轻度指凹性水肿 ,脾脏肿大至脐下。B超 :脾厚 7cm ,肝胆肾无异常。血常规 :WBC 5 .4×10 9/L ,Hb84g/L ,PLT 16 4× 10 9/L。血免疫球蛋白 :IgG11.6 g/L ,IgA 0 .6g/L ,IgM 2 8.3g/L。血清蛋白电泳 :白蛋白40 % ,M蛋白 40 .6 % ;总蛋白 10 3.0 g/L ,其中球蛋白 6 1.0 g/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骨髓涂片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淋巴细胞占 47%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占 3% ,粒、红、…  相似文献   
8.
提起高粘血症,马上会使人想到高血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而以下几种以高粘血症为表现的血液病及肿瘤不易被人发现,以至延误对原发病的正确诊治,故应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1.多发性骨髓瘤 为浆细胞恶性病,发病年龄在50~70岁,常见骨痛、贫血、消瘦,易骨折,反复出现肺或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蛋白尿,尿中本周氏蛋白可阳性。血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增高。X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项血小板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和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时 3项血小板指标的改变。方法 :用 MICRO- OT- 1 8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 7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 ( MPV)、血小板计数( BPC)和血小板压积 ( PCT)进行了测定 ,并与 50例正常人的检测值作对照。结果 :发现尿毒症患者的 MPV比对照组明显缩小 ,且血肌酐 ( Scr)越高 ,MPV越小。氮质血症患者的 MPV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BPC和 PCT只在 Scr≥ 1 0 0 0 μmol/ L的尿毒症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尿毒症患者所具有的出血倾向 ,可能与 MPV的变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病人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问题,在基层医院的医生中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不必要的治疗。因此,笔者对我院近几年来甲减病人CPK的变化加以总结,以便共同提高认识。1 临床资料经病史、症状、体征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3、T4、rT3、TSH、FT3、FT4等综合分析确诊为原发性甲减病人32例[3,5],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41~75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病史,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不支持“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于甲状腺素片治疗前对每位患者测血清甲状腺素同时测血清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