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亚叶酸钙片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亚叶酸钙片或参比片剂75mg,用HPLC测定血浆亚叶酸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片剂与参比片剂的AUC0-24h分别为(4608.68±806.72)ng·ml-1·h和(4868.73±909.83)ng·ml-1·h;Cmax分别为(484.82±72.87)ng·ml-1和(499.50±108.19)ng·ml-1;Tmax分别为(2.33±0.30)h和(2.47±0.27)h.结论:两种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参比片剂相比,试验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48±18.60)%,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扩大性肝切除术后易出现肝衰竭,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虽然肝移植是有效治疗途径,但供体严重不足限制了肝移植的广泛开展。现有的生物人工肝技术仍不能完全替代肝脏功能,肝细胞移植体内后增殖有限,也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肝脏与其他器官不同,具有巨大的潜在再生能力。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内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及体内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还有各类肝干细胞等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很快使肝脏体积恢复至原来大小,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再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增殖阶段、终止阶段。肝脏再生的各个阶段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至今仍未完全明了。探索肝细胞再生机制可为临床促进肝再生、防治肝衰竭奠定理论基础。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赵晓彪  刘冠杰  周亚龙  明玉玲 《海南医学》2013,24(21):3190-3194
自噬是细胞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生理过程.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长期存活的蛋白、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和损伤的细胞器,并使降解产物重新被细胞利用.自噬在细胞的病理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的细胞自噬可以阻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异常的细胞自噬可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与肝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噬在肝癌放化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的作用也被进一步认识,各种抗肿瘤药物与自噬的关系也被进一步了解,可以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为肝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证据,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