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有限切开结合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结合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有限切开应用LISS钢板以桥接的形式治疗股骨髁间合并髁上粉碎性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7~36岁,平均29.3岁。其中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14例,合并多发伤17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10个月。1年内均无明显骨不连病例。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HSS)功能评分及长管状骨愈合评价标准,本组优6例,良13例,中2例,优良率90.4%。结论股骨髁间合并髁上粉碎性骨折的形式复杂,治疗比较困难,行有限切开应用LISS钢板以桥接的形式进行治疗可最大程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70岁。"右髋部肿痛1月,加剧伴跛行1周"于2013年6月入院。查体:跛行步态,右下肢肿胀,皮温不高、无静脉怒张,压之无凹陷,局部压痛、叩击痛;右腹股沟中点压痛明显,4字试验(±);余(-)。03年因"宫颈CaⅡb期"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双侧卵巢切除根治术"。病理报告:高分化鳞癌。术后行规则放疗。X线提示右侧髋关节骨关节病(图1);CT发现髋臼侧、股骨侧均有破坏;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36例,其中T2~32例,T3~42例,T4~53例,T5~65例,T7~810例,T8~96例,T9~104例,T11~124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21例,D级10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11.25~48.32°,平均35.34°。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63°,平均16.20°,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结核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针刀微创治疗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A组,32例),传统手术治疗(B组,29例)和CT引导下针刀微创治疗(C组,35例)。采用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A组治疗前、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7±2.2)分和(6.3±2.1)分,VAS为(7.4±2.1)分和(6.9±2.2)分;B组治疗前、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5±2.1)分和(12.3±1.6)分,VAS评分为(7.7±2.1)分和(1.8±1.1)分;C组治疗前、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7±1.9)分和(10.4±1.9)分,VAS评分为(7.5±2.2)分和(2.1±1.2)分。3组术前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术后JOA、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针刀微创治疗具有安全,痛苦小,可有效解除患者症状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并介绍1种股骨"肩对肩"解剖定位标记法。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9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龄65~96(78.0±7.4)岁;全髋56例,半髋34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7例,Ⅲ型63例,Ⅳ型20例。术中根据不同下肢测量方法分3组:健侧对比法(A组)19例,Shuck试验法(B组)28例,"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C组)43例。术后通过体外和影像学测量双下肢的长度差,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结果:A组(12.9±8.6)mm,B组(10.3 ±4.4)mm,C组(6.8±2.5)mm;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A组(13.2±7.2)mm,B组(8.7±3.5)mm,C组(6.3±2.8)mm;所有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结果:A组(12.9±8.1)mm,B组(9.6±4.0)mm,C组(6.6±2.6)mm。经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3,P<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B组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均高于C组(P均<0.05)。全髋、半髋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式间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0,P=0.605)。3种不同术中测量方法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分别是C组 < B组 < A组,C组的准确性最高。。结论:股骨"肩对肩"的解剖定位标记法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中,可以简单、有效、准确的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36例,其中T2~32例,T3~42例,T4~53例,T5~65例,T7~810例,T8~96例,T9~104例,T11~124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21例,D级10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11.25~48.32°,平均35.34°。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63°,平均16.20°,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结核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