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毒症病人常会发生贫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病肾不能产生足够的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EP的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39 000,含糖约20%,其中大多为涎酸,后者的作用是防止循环中的EP被肝  相似文献   
2.
肾功能衰竭时可引起一系列的功能紊乱,神经精神障碍也是其中之一。许多慢性肾衰病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如缺乏认识会造成误诊。而肾衰时如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常表示病情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是以不论是内科还是神经科医师,对肾衰的神经精神症状都必须了解,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必要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肾衰的诊治水平。为了能对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资料,我们复习了文献,对肾衰的神经精神症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依据病初尿量的多少可分少尿性与非少尿性两型。少尿型的典型经过可分少尿期、多尿期与恢复期三个阶段。少尿期常发生于原发病后数小时至2天,持续数小时至3周以上,文献有报道长达71天者。一般中毒引起者持续约5~6天,休克,挤压伤引起者持续约8~14天。少尿期的主要表现有少尿或无尿、液体潴留、急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少尿或无尿是少尿期的恒定表现。一般少尿多见,无尿少见,如出现应首先考虑有无肾后梗阻或双侧肾皮质坏死。少尿的特征是低比重(比重常固定于  相似文献   
4.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近年进展主要是试验方法的改进、对试验原理的进一步了解及对试验结果认识上的深入。 1.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测定仍是目前临床上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最好方法。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有两种方法,一是测定某种特定物质的肾清除率,如菊粉、内生肌酐等;二是用放射性核素技术进行测定,这是近年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主要进展之一(见后)。肾清除率概念一种物质的肾清除率,是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LN)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 1.病毒感染: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F)发病有关的证据有;①实验发现患SLE的动物如新西兰杂交小鼠(NZB/NZW F_1小鼠)有C型病毒。此种病毒属RNA病毒,接种于正常小鼠可引起SLE样病变。②感染白血病样病毒的NZB小鼠,  相似文献   
6.
针对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治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印证1972年,Cameron 根据肾炎的病因和免疫发病机理,提出了针对病因和发病机理治疗肾炎的理论。十余年来,这一理论已得到了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支持,因而1984年 Cameron 在第九届国际肾脏病会议上,重申并发展了他的免疫治疗理论,概括如下:一.清除引起肾炎的抗原(一)从环境中清除引起肾炎的抗原:采用公共卫生方法。(二)清除肾炎病人体内的致肾炎抗原:如切除肿瘤,控制感染,清除病灶等。(三)从肾炎病人血浆中清除抗原:采用血浆置换疗法。二.针对引起肾脏免疫损伤的各个环节(一)抑制或移除抗体:可用血浆置换术、免疫抑制剂及给予抗特殊型抗体等方法。(二)改善抗体反应:可用免疫调节药物,抗特殊型抗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小球病是一组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的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迄今对本病的治疗仍无特殊方法,因而对本组疾病的治疗研究,仍是当前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有关本病的治疗概括如下: 一、针对病因和免疫发病机理治疗:鉴于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发生,多数与免疫发病机理有关,因而在1972年,Cameron提出了针对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治疗理论,经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此一理论已日益受到重视。1984年在第九届国际  相似文献   
8.
肾功能衰竭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肾实质受到损害,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降低,剩余肾单位不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导致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紊乱,代谢障碍及其他尿毒症表现。根据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缓急和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特征是发  相似文献   
9.
自50年代开始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红斑性狼疮以来,狼疮肾炎的预后已发生改观。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狼疮肾炎的方法,治疗药物仍以皮质激素类为主,也酌情联用免疫抑制剂、非激素类抗炎药、抗凝剂、抗血小板制剂、免疫兴奋剂等,但已积累了针对临床表现与组织学改变等而制订治疗措施的用药经验。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对狼疮肾炎的治疗近况,包括主要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理、治疗原则、不同类型狼疮肾炎的治疗方案、激素脉冲疗法、血浆交换疗法以及妊娠时狼疮肾炎的治疗等,作一简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肾     
人到老年,身体各系统、器官均会老化,功能减退,例如听、视力减退,皮肤、肌肉萎缩,内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低下等。肾脏是最容易发生老年化的脏器之一,但在过去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老年肾脏病的发病率很高,根据美国Brocklehurst 对100例老年人死亡尸检结果,发现97例(97%)有肾脏病,仅3例正常。老年人肾脏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为:一.随着年龄增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二.老年人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病率增加,这些疾病,均有可能引起继发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