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依那西普(etanercept)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致大鼠炎性疼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TNF-α在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n=6)。A组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B组为腹腔注射依那西普;C组为腹腔注射NS,足底注射CFA;D组为腹腔注射依那西普,足底注射CFA;E组为鞘内注射NS;F组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G组为鞘内注射NS,足底注射CFA;H组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足底注射CFA。测量各时间点大鼠左足50%缩足阈值。结果腹腔注射和鞘内注射etanercept均升高CFA致痛大鼠的痛闽(P〈0.05),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升高CFA致痛大鼠的痛阈,提示TNF—α在CFA所致炎性疼痛的外周致敏和中枢致敏中均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在瑞芬太尼诱发兔心血管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雌雄不拘,2~6月龄,随机分为5组(n=8),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N+R组静脉注射纳洛酮40μg/,2 min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V+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S+R组行硬膜外穿刺,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V+S+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进行交感神经阻滞,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于注射瑞芬太尼前1 min(T0)、注射后30 s(T1)、1 min(T2)、2 min(T3)、3 min(T4)、4 min(T5)、5 min(T6)、10 min(T7)、15 min(T8)、20 min(T9)时记录HR和MAP.结果 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HR均减慢(P<0.05);N+R组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T1-7时MAP均降低(P<0.05);与R组比较,N+R组T1-7时MAP均升高(P<0.05),其余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减慢兔HR的机制与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无关;而其降低血压的机制与激活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的表达.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8只).实验组左足底皮下注射CFA.疼痛模型建立后1 h、3 h、1 d、3 d、7 d、14 d取大鼠胸、腰段脊髓,腰段与坐骨神经相连,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NF-α表达.结果 大鼠足底注射CFA后3 h,同侧TNF-α表达较对侧和对照组增加(P<0.05);注射后3 d,TNF-α表达最高;注射后14 d TNF-α表达与对照组接近.TNF-α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细胞.结论 TNF-α在CFA致痛大鼠脊髓后角的表达主要在炎性痛早期,并具有节段性,抑制TNF-α上调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炎性痛早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曾悦翔  文益云  杨金凤 《肿瘤药学》2020,(2):191-195,21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AT-Ⅱ)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水通道蛋白5(AQP-5)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AT-Ⅱ细胞,建立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细胞(ALI)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1μg·mL^-1)、LPS+DEX(0.1 ng·mL^-1、1 ng·mL^-1、10 ng·mL^-1)组。对照组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LPS+DEX组在加入LPS前1 h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培养24 h后,MTT检测AT-Ⅱ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Real-time q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NF-κB及AQP-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可导致AT-Ⅱ细胞损伤,降低细胞存活率,增加LDH释放;右美托咪定可在0.1~10 ng·mL^-1内以浓度依赖性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减少LDH的释放,抑制LPS诱导的AT-Ⅱ细胞中NF-κB的活化,上调AQP-5的表达。结论右美托咪定对LPS所致AT-Ⅱ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NF-κB表达以及上调AQP-5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