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电脑辐射对从事专职电脑终端(VDT)人员颜面部皮肤的影响,以期客观、综合地评估电脑辐射对皮肤屏障的危害。方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佛山地区工作时间小于1年的VDT人员105名,按每日工作时间划分,小于3 h/d、35 h/d、大于5 h/d的工作人员分别为43、34和28人;另随机选取每日工作时间35 h/d、大于5 h/d的工作人员分别为43、34和28人;另随机选取每日工作时间35小时的工作人员86名,其中工作年限<1年、15小时的工作人员86名,其中工作年限<1年、12年、>2年的人员分别为33、29、24名,由专门医师询问受调查者工作期后有无面部干燥、瘙痒感、脱屑、紧绷感、烧灼感等自觉症状及主观评价,统计方法采用双向有序属性不同分组资料2检验。结果:每日工作时间小于3 h/d、32年、>2年的人员分别为33、29、24名,由专门医师询问受调查者工作期后有无面部干燥、瘙痒感、脱屑、紧绷感、烧灼感等自觉症状及主观评价,统计方法采用双向有序属性不同分组资料2检验。结果:每日工作时间小于3 h/d、35h/d、大于5 h/d的三组分别有12例、21例、22例出现颜面部自觉症状;参加工作年限小于1年、15h/d、大于5 h/d的三组分别有12例、21例、22例出现颜面部自觉症状;参加工作年限小于1年、12年、大于2年的分别有30例、27例、23例出现颜面部自觉症状。颜面部自觉症状随着每日工作时间及参加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二者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17.10,P<0.01;2=4.13,P=0.017)。结论:电脑辐射对颜面部皮肤有损害作用,VDT人员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方式降低电脑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甲氧沙林片外用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4~10月收治的69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甲氧沙林片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甲氧沙林片外用治疗白癜风获得较佳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佛山市20032012年麻风病流行特征,探讨麻风病在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2012年麻风病流行特征,探讨麻风病在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2012年间佛山市新发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年来麻风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病例的早期(诊断延迟期<2年)发现率为61.54%,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期为1.82年,Ⅱ级畸残率为13.82%,早期发现病例其畸残率明显低于延迟期>2年的畸残率;外地籍病例数明显多于本地户籍病例数,皮肤科门诊发现病例约占92.31%。结论:经过近60年的综合防治,佛山市麻风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达到基本消灭指标,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输入病例每年仍有零散发生,且多为多菌型的青壮年,防治工作力度丝毫不能放松。当前的防治策略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三级防治网建设,加强培训,筑牢网底提高基层相关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把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入职体检关,着重做到早期发现病人,治疗病人,以控制疾病传播和降低其致畸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片口服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A、B、C三组。A组34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B组36例采用咪唑斯汀片口服;C组37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片口服。治疗36天后比较三组疗效。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检测项目同上。结果:A、B、C三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CD3+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CD4+、CD4+/CD8+比值升高(P值均0.05),CD8+降低(P值均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CD3+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CD4+升高(P值均0.05),CD8+降低(P值均0.05)。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91.89%,与A组(58.82%)、B组(7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片口服可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对治疗麻风患者住院患者足底溃疡的效果,从而减少和降低由麻风病所引起的畸形和残疾。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的因麻风病而引起足底溃疡的患者45例,并将此45例患者共181块溃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90块溃疡,观察组患者25例,91块溃疡。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清创疗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清创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光照治疗合并多种药物的综合疗法。结果对照组中20例90块溃疡麻风足底溃疡的患者,愈合溃疡47块、治疗显效的溃疡14块、治疗有效的溃疡17块、溃疡无变化12块。观察组中25例患者共有溃疡91处,愈合溃疡60块、治疗显效的溃疡15块、治疗有效的溃疡13块、溃疡无变化3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治疗中,通过在常规清创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光照治疗合并多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使得溃疡发生的概率降低,并且能够有效地使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佛山市2004~2011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佛山市淋病和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2005年以来,淋病报告发病率呈减少趋势;在梅毒报告病例中,隐性梅毒构成比为50%,其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Ⅰ期+Ⅱ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减少趋势.淋病及梅毒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13、1:0.85,发病均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职业构成均以工人、民工为主.报告例数主要集中在南海区、顺德区.结论:由于近年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自2005年以来佛山市淋病与梅毒的流行呈减少趋势,但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