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PT)和拓展性NIPT(NIPT-plus)在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的检测效能。方法 对9302例接受无创产前检测的孕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其中5780例选择NIPT,3522例选择NIPT-plus,对高风险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进一步明确诊断,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 NIPT和NIPT-plus总体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11%和2.02%,检测失败率分别为0.08%和0.05%。NIPT对T21、T18、T13、SCAs、RCAs和CNV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50.00%、50.00%、17.14%、0.00%和0.00%;NIPT-plus对以上异常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0.00%、100.00%、38.09%、33.33%和27.0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T-plus对T21/T18/T13、SCAs和RCAs的筛查效能与NIPT相近,但NIPT-plus可在产前提前对某些致病性CNVs的检出,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的9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硝酸甘油静滴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等),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CK-MB变化时间及ST段下降>50%时间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 h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心肌梗死总有效率为53.1%,明显低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78,P=0.0204).对照组并发症共有13例,发生率为26.5%;联合组并发症共有6例,发生率为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6,P=0.0369).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盐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盐酸普罗帕酮组35例和胺碘酮组30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转复时间及转复有效率。结果:盐酸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率在用药前(184.8±27.5vs183.4±28.1)、后(82.7±5.3vs84.85±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前与用药后(184.8±27.5vs82.7±5.3)、(183.4±28.1vs84.8±6.7)比较,效果显著(P〈0.05);两组的转复时间(12.8±6.7vs28.6±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104.5±13.5/72.7±10.3vs103.4±15.1/74.8±12.7)、(102.6±9.4/73.5±9.9vs106.8±10.5/71.7±9.3)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复率分别为100%(35/35)、9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均较好,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更适合应用于心功能正常或对其耐受性较好的患者,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优先选用。胺碘酮可以应用于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3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0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变化.结果: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和氯沙坦、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改善糖代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和观察组(胺碘酮+索他洛尔),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后心率、窦性心律复转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60/64),高于对照组的80%(51/64);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治疗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复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两种治疗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动脉残余血管狭窄多于20%、TIMI血流3级率、左室射血(LVEF)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回落不良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可缓解心肌坏死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初步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抗栓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心病为主。对120例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符合抗凝指征的患者82例,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18例(21.9%),应用阿司匹林者35例(42.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1例(25.6%),未应用抗血栓药物8例(9.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依从性差,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需加强医生和患者抗栓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初步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抗栓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心病为主。对120例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符合抗凝指征的患者82例,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18例(21.9%),应用阿司匹林者35例(42.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1例(25.6%),未应用抗血栓药物8例(9.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依从性差,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需加强医生和患者抗栓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