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微波消融犬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疗效和微波消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健康犬40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对照组,n=8),Ⅱ、Ⅲ、Ⅳ和Ⅴ组(消融组,n=8),由股动脉、股静脉穿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用0.01ml0.03%乌头碱注入心室壁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消融释放功率和时间Ⅱ组为40W×30s,Ⅲ组为40W×60s,Ⅳ组为80W×30s,Ⅴ组为80W×60s。结果:自发放微波能量至室速终止时间Ⅱ、Ⅲ组为(10.1±2.4)s,与对照组比,P<0.001;Ⅳ、Ⅴ组为(5.3±1.5)s,与对照组比,P<0.001。消融前后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后组间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产生的心肌损伤,显微镜下观察均为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组织存在清晰的界限。结论:微波消融室速具有较好的疗效,消融能量与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望成为室速治疗的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因阵发性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实验组共52例,年龄≥60岁,对照组132例,年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成功率(P>0.05)及复发率(P>0.05)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阵发性室上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犬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胶原合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比格犬10只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造房颤模型,随机分成房颤组和房颤+苦参碱组各5只。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以测定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右心房TNF-α、TGF-β1和CTGF的蛋白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TNF-α、TGF-β1和CTGF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房颤组相比,房颤+苦参碱组纤维化程度降低,CVF 明显下降(P<0.05),TNF-α、TGF-β1和 CTGF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TNF-α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TNF-α、TGF-β1和CTGF的表达,抑制房颤心房肌胶原合成,改善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建中强心颗粒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并探讨建中强心颗粒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西药组予依那普利、中药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予不同剂量建中强心颗粒灌胃,实验结束行有创心功能分析,计算心/体重比(HW/BW))及左室/体重比(LVW/BW),测定心肌组织Bcl-2、Bax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心功能指标:西药组、中药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低于对照组。中药组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高于西药组、对照组,且中药高剂量组dp/dtmax高于低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高于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组HW/BW均低于对照组,且中药高剂量组HW/BW低于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组LVW/BW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LVW/BW低于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组Bax/Gapdh均低于对照组,且中药高剂量组Bax/Gapdh低于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组Bcl-2/Gapdh均高于对照组,且中药高剂量组Bcl-2/Gapdh高于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及中药组Bcl-2/Bax均高于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Bcl-2/Bax高于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结论:建中强心颗粒可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且能阻断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可能产生显著的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释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动态血清cTnT测定。结果 AMI患者cTnT峰值显著升高 ,最大峰值曲线呈早期双峰 ,后期双峰及单峰三种类型。最大cTnT浓度与最大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有相关性 (r值为 0 73和 0 78,P均 <0 0 0 1)。cTnT最早升高时间约在AMI后 3小时 ,可持续 2周或更长时间。结论 检测血清cTnT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cTnT呈早期最大峰值双峰曲线的变化与梗死后血清cTnT第 14小时与第 38小时浓度比值 (PV14/ 38)对判断冠状动脉有无再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气和酸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1)25.2%(23/91)患者PaO2〈8.00kPa(1kPa=7.5mmHg);40.6%(37/91)患者PaO2〈9.33kPa,其中11例死亡,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9.33kPa者(P〈0.05)。PaO2〈8.00kPa的11例患者中9例死亡,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8.00~9.33kPa者(P〈0.01)。(2)91例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参附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参阅近年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结果:参附注射液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酶谱,抑制炎症反应因子及凋亡因子释放,调节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等作用,以达到保护心肌以及防止心肌细胞破坏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休克等。结论:参附注射液除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外,在胸心外科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发现,抵抗素(Resis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等血管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认识的不断深入,防治冠心病除了强调对其危险因子的干预治疗外,积极寻找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治疗应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