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64层CT仿真内镜表现,与血管造影进行比较。结果280段血管优良显示251段;196段正常血管中184段表现为均匀环形结构、伪彩一致,4处误诊为软斑,8处误诊为钙化;6处软斑伪彩色上难以与管壁区分,但可见管壁变形;55处狭窄检出42处,示管腔不同程度丢失,检出率为76.36%,对≥50%狭窄与DSA诊断中度一致(kappa=0.693,P=0.001);3处闭塞,表现为盲端;3处溃疡,表面毛糙;钙化36处,呈肉柱状或圆顶状凸起、光照增强;支架3枚,光照明显增强。结论64层CT仿真内镜能显示冠状动脉内腔,结合其他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尚无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基础治疗)和治疗组35例(基础治疗+螺内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心率、超声心功能指标、血生化指标等,观察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超声学及生化学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抑制左室扩张和纤维化,防止左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在1周内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患者的CT图像行仿真内镜重建,14分段法分为280个血管单元,目测直径法将狭窄分为无狭窄、微度、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和闭塞,回顾性双盲对照分析,采用SPSS13.0计算kappa一致性(P〈0.05),并分别计算不同程度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51(251/280)段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与DSA诊断中度一致(Kappa=0.515,P=0.000);2.CTVE判断冠状动脉微小、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08%、93.88%、20.00%、94.85%,40.00%、97.13%、25.00%、98.54%,41.18%、98.60%、70.00%、95.48%,38.46%、100%、100.%、96.65%,71.43%、100%、100%、99.19%。结论64层CTVE能理想显示冠状动脉内腔。对狭窄的判断与DSA具有中度一致性,随狭窄程度的加重CTVE的诊断效能增强,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64-CTVE)在冠心病人群中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64-CTVE检查疑诊冠心病、并于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6~71岁,平均(64±5)岁。使用Digimizer图像分析软件,判断64-CTVE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114例同期行CAG检查病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1322个血管单元,按0%~10%(无明显狭窄)、11%~50%、51%~70%、71%~99%、闭塞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χ2=3284.23,χ20.01,16=32,P<0.01,Kappa=0.8172,提示CTVE和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行诊断效能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0、0.63、0.76、0.81、0.87,提示对于诊断无明显狭窄和完全闭塞的准确率最高,而对于轻中度狭窄的准确率较低。结论 CTVE定性及定量分析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负荷方面优势显著,能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方法学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早期应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心脏超声观察早期应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基础治疗)和治疗组35例(基础治疗+螺内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心率、超声心功能指标[LVEF(%)、LVDD(mm)、LVS(mm)]及超声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Vp,Vop),观察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超声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改善左室血流动力学,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徐志颖  李冰 《山东医药》2002,42(13):30-30
为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1 999~ 2 0 0 1年 ,我们对 6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血栓素 (TXB2 )及 D二聚体 (DD)含量测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6 2例患者均符合 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2 5例 ,男 1 7例、女 8例 ,平均年龄 6 1 .73岁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 2 0例 ,男 1 3例、女 7例 ,平均年龄 6 2 .49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 7例 ,男 1 2例、女 5例 ,平均年龄 5 9.2 4岁。患者均于胸痛发作 6小时内入院 ,入院后立即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 2 0例 ,男 1 3例、女 7…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 )及D二聚体 (DD)含量的同期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进一步揭示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冠心病。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病人 ,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酶学的改变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分为以下3组 :(1)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共 2 5例 ,其中男17例 ,女 8例 ,年龄 5 1~ 72岁 ,平均 (61.7± 10 .18)岁 ;(2 )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 :共 2 0例 ,其中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5 0~ 75岁 ,平均 (6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辛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剂、抗凝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辅酶Q1030 mg,3次/d;辛伐他汀20 mg,睡前服用,疗程为8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检查心功能测定包括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2个月复查上述指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访12个月,治疗组在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辅酶Q10联合辛伐他汀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卡托普利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符合条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卡托普利,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率的变化并于复灌后120 min采桡动脉血分别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血管紧张素Ⅱ和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灌注后治疗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血管紧张素Ⅱ和丙二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则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卡托普利可以降低心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活性,减少丙二醛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地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