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尿酸血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963例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参与到预防心梗的研究中,其中,1410位患有代谢综合征,具有以下5类中3类及以上症状:血清空腹血糖>110mg/dl;甘油三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mg/dl(男性)和<50mg/dl(女性);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分别>130mmHg和>80mmHg;体重指数>28kg/m2。其余1553名患者无代谢综合征。主要观察终点定义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清尿酸水平>7.0mg/dl(男性)以及>6.0mg/dl(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代谢综合征患者(n=1126)来说,主要终点发生率出现在高尿酸血症组患者(n=284)中(分别是15.3%和20.1%,P=0.05)。在对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高血压、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进行调整后,患有代谢综合征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在最主要终点方面显示出明显地高风险(HR1.45,95%CI1.00~2.17,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方面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邓惠  唐胜惠  徐尚誉  蒋翎 《临床医学》2013,33(9):119-120
目前,针对造影剂肾病(CIN)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于预防,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因子之一,研究表明CRP可以预测,CIN发生,有望成为CIN的一种新的诊断及预测因子,降低CRP水平可能对CIN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患者,持续双联抗血小板超过1年的潜在效益及风险。方法选择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11年380例接受DES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另一组单服阿司匹林;两组中患者至少12个月内未出现心或脑的主要不良反应事件以及严重出血;主要终点效应是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结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2年的主要事件累积风险为1.8%,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为1.2%(HR=1.65,95%CI为0.8~3.36,P=0.17)。两组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心肌梗死、卒中、支架栓塞、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出血、全因死亡。结论在减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方面,接受药物支架置入患者持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并不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超过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根据DES植入后12个月的TIMI标准,246例一直接受双联抗血小板(DAPT)并无心肌梗死、卒中、再次冠状血管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重大或轻微出血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连续(延长DAPT组)或不连续(标准DAPT组)氯吡格雷组(75 mg/d)。主要终点事件是术后180 d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非致命卒中、靶血管重建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延长DAPT组和标准DAPT组间在18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8%和10.13%,P=0.400)。较重大出血的发生率在延长DAPT组中为0.64%,而在标准DAPT组中为0.43%(P=0.523);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在延长DAPT组与标准DAPT组中分别为3.32%和2.87%(P=0.585)。结论超过12个月的延长DAPT并未改善患者预后,但是也未增加植入DES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前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已经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传统的主动脉外科修复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具有降低早中期死亡率、减少输血需求及住院时间的优势[1,2]。传统的EVAR需要切开暴露双侧股总动脉穿刺部位,这通常会导致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2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组(72例)和Ⅲ~Ⅳ级组(19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T-ProBNP判别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诊断效能,通过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NT-ProBNP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房内径(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LA、LVIDD、LVEF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判别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诊断界值为2400 pmol/L,AUC为0.864,显著大于LVEF的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指标联合判别的AUC为0.933,显著大于NT-ProBNP的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体质指数(BMI)、心率、血肌酐(Cr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LVEF、LA均是影响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对于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良好的鉴别效能,其血浆浓度主要取决于心功能状态,还受体质指数(BMI)、肾及肝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8.
蒋翎  徐尚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35-536
目的探讨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者经标准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全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在入院时给予300mg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口服,之后每天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使用电阻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根据血小板聚集曲线了解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速度。1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复检,一年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对两种药物都有反应的患者只有7.7%发生MACEE(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但是,对一种药物低反应的发生MACCE有23%,对两种药物都抵抗的有44%发生MACCE(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与临床预后相关,与对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患者相比,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良好者发生MACCE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蒋翎  徐尚誉 《广西医学》2012,34(6):764-76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电风暴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心室电风暴(VES)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18例患者在电除颤、药物治疗等基础上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支架植入术,18例患者共植入支架22枚.室速、室颤发作终止15例(83.3%),死亡3例(16.7%).结论 AMI后发生VES患者应及时给予电复律及药物治疗,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缺血心肌再灌注,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