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联合应用心血通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怡  徐孝玄  张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1):101-101,103
我们对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血通治疗,并与同期常规抗心衰治疗的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讨心血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检测索他洛尔血药浓度的SPE-HPLC方法.方法:以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样品.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5:95:0.2,v/v,磷酸调pH4.0),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7 nm,进样量20μl.结果:索他洛尔在0.04~5.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79X-0.02,r=0.999 8,索他洛尔萃取回收率为91.05%~100.75%,方法回收率为98.55%~101.36%(n=5),日内RSD小于5%,日间RSD小于1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索他洛尔的血药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28-163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5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狭窄≥50%)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痛组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低于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以及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患者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本院36例前壁AMI患者,按下有无下壁ST段压低和ST段压低回复不同程度分组,观察比较住院期间各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36例前壁AMI心电图下壁导联无sT段压低者(∑ST↓〈1mm)8例(22.2%)。伴ST段压低者(∑ST↓≥1mm)28例(77.8%),其中∑ST↓〉5mm者8例(22.2%),∑ST↓1~5mm者20例(55.6%);下壁导联有无ST段压低的两组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分别为∑ST↓〈1mm组(720.1±112.5)IU/L和∑ST↓≥1mm组(2215.6±242.4)IU/L,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ST段压低者(∑ST↓〈1mm),∑ST↓〉5mm者,∑ST↓1~5mm者各组心梗并发症心力衰竭分别为0例,5例,3例,心律失常分别为1例,6例,5例,病死者分别为0例,2例,4例,三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在住院治疗d,ST段向基线回复30%~60%者,回复幅度〉60%者,回复幅度〈30%者各组心梗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三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壁ST段压低的程度越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越高;ST段压低回复程度越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前,动态心电图(DCG)正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日常活动中发生心肌缺血的监测,其资料对协助冠心病的诊治以及估计预后都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我科1995年以来收治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DCG监测结果,并与同期2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上述两组不同年龄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现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并通过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其致病机理.[方法]对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及52例因其他疾病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以^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现症Hp感染诊断指标,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三种炎症因子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结果]ACS患者现症HP感染率(45.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19.2%)、三种炎症因子水平ACS组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1),现症HP感染者中有76.5%合并慢性Hp感染,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及Hp现症感染和慢性感染同时并存与ACS相关性最强.[结论]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而现症Hp感染可能通过激发急性炎症反应参与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分支型室速是特发性室速的一种,国外报道较早,国内近年才受到注意。此类室速的心电图表现、临床症状及预后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和一般室性心动过速不同。一年来我科共遇到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相似文献   
9.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的同时可出现下壁导联ST段压低改变,这种改变的意义近年来常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36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支架置入术前后QTd的变化。方法分析119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不同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冠状动脉病变QTd指标以及冠脉重度狭窄者支架置入术前后QTd的变化。结果冠脉正常组QTd为46.7±10.3m s,轻度狭窄组(49.4±10.6m s)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68.5±10.7m s)与中度狭窄组(60.8±10.5m s)相比,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1)。单支病变组QTd为55.3±10.4m 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69.3±10.1m s)与双支病变组(62.5±10.2m s)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QTd均显著增大(P<0.05)。重度狭窄组支架置入术后QTd为44.9±10.1m s,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成功的支架植入术可明显缩短冠脉重度狭窄患者Q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