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胖大海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比较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以及方法学差异性。方法UPLC-MS/MS法测定:样品采用70%甲醇提取经过免疫亲和柱净化,色谱柱为C18(100 mm×2.1 mm,1.7μm),柱温为40℃,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A)-甲醇含0.1%甲酸(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1,多反应检测扫描采集模式,正负离子同时扫描进行数据采集。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样品采用甲醇提取,酶联免疫试剂盒反应。结果 UPLC-MS/MS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0.013 5,0.002 9,0.008 6,0.003 6μg·kg-1,定量限分别为0.045 0,0.009 8,0.028 6,0.011 9μ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8%,10...  相似文献   
2.
PCR扫描筛选技术以保守序列为基础设计引物,以基因文库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新型活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基因,继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对应活性代谢产物,克服了传统筛选方法必须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限制,有效提高新型活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发现的概率。本文综述利用PCR扫描技术筛选新型活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基本方法及其在聚酮类化合物和新型酶类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SIPI-669-3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发酵培养基优化,以提高杆菌肽产量.采用硫酸二甲酯(DMS)、紫外(UV)及钴-60(60Co)γ射线对SIPI-669-3进行诱变选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经过连续复合诱变,筛得高产突变株SIPI-γ93-14,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1.4%.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为淀粉5.71%、豆粕10.0%和硫酸铵0.15%,此条件下杆菌肽产量较优化前提高14.5%.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健康及环境的日益重视,新技术的检测仪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对熏蒸作业过程的监控及记录,以代替以往的粗犷的检验手段.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逐年扩大,提供精确有效的出入境商品熏蒸检验检疫数据的需求,更加推动了对熏蒸过程检测仪器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柿叶提取物中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和染料木素的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Phenomenex-C18 (250 mm×4.6 mm,5 μm),甲醇-0.02%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8 nm,流速:1 mL/min;柱温30℃.结果: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和染料木素分别在7.44~297.4 μg/mL范围和1.10~109.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0%和98.7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柿叶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标准,为柿叶功能性产品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黄芪甲苷的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方法 以制备的黄芪甲苷单克隆抗体为基础,选择其最佳工作浓度,建立黄芪甲苷间接竞争ELISA法,并用该方法检测黄芪饮片中的黄芪甲苷含量。结果 该方法线性范围为39~1 830 ng·mL-1,组内和组间差异均≤ 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n=6)。采用该方法检测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所得结果与HPLC法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了黄芪甲苷的ELISA检测方法,可为黄芪饮片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它已被引领和发展到自然界的植物学中,特别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开创了单克隆抗体应用的新领域.该文综合分析了近十年单克隆抗体技术在中药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匙孔型血蓝蛋白(KLH)两种蛋白载体合成黄芪甲苷人工抗原的免疫原性。方法:用高碘酸钠法将黄芪甲苷(AST)分别与蛋白载体BSA和KLH偶联成AST-BSA及AST-KLH免疫6~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测定其血清抗体效价;以卵清白蛋白(OVA)为载体蛋白同样以高碘酸钠法合成AST-OVA作为包被抗原。多抗血清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检测其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经AST-KLH免疫的多抗血清较之AST-BSA免疫的特异性要高,与AST进行竞争酶联免疫检测,其IC50值约为5μg/ml。两种人工抗原免疫所得血清抗体效价均为1∶51 200左右。结论:AST-KLH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本次实验为进一步建立黄芪甲苷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半夏地上部分(非药用的茎和叶部分)的活性成分和镇咳作用,并与半夏地下部分(药用的地下块茎部分)进行对比,为半夏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气相色谱(G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总黄酮类、有机酸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浓氨水引咳实验,对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镇咳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TLC结果显示,在与半夏对照药材以及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芦丁对照品色谱图相应的位置上,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GC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0.767;HPLC和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与半夏地下部分相比,地上部分中琥珀酸、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高了0.15%、0.15%、0.09%、0.03%,天门冬氨酸含量低了2.5 mg/g。药效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咳嗽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3 min内咳嗽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各给药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