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收治的29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手术圆锥松解、终丝切断后的术后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71%的症状得到改善。29%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在随访过程中其症状亦无继续加重。结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显微外科手术切断、充分松解增粗、变短的终丝,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配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医辨证为寒凝型3期的6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钟式传承松解手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而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配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Constant-Murley评分,有助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恶性骨肿瘤焦虑和抑郁评测及心理护理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评定。方法选取原发性骨恶性骨肿瘤患者42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试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抑郁状态的特异性症状。结果42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结论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和性别无关,建议进一步普及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中药结肠透析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在流行性出血热(EHF)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5例EHF患者均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结肠保留灌肠,2次/d,每次保留1 h以上,4~9为一疗程。结果33例经治疗后平稳进入多尿期,未发生并发症、毒副作用;2例因48 h仍无尿而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无1例死亡。临床有效率达94.7%(33/35)。结论应用结肠透析疗法治疗EHF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在治疗空洞型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 63例入选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雾化联合常规治疗组(A组)、单纯常规治疗组(B组).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史,选择标准短程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强化期同时联合应用雾化吸入中药,2次/天.结果 A组与B组第1个月末咳嗽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强化期第1个月末和第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A组为57.1%和95.2%,B组为25.0%和75.0%;病灶显著吸收率A组为48.4%和74.2%,B组为21.9%和46.9%;空洞闭合率A组为41.9%和77.4%,B组为19.4%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短程化疗辅以雾化吸入中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能较快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菌转阴时间,加速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孔镜辅助下经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无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及滑脱的手术方法,比较本方法与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31例无椎管狭窄的腰椎不稳及滑脱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孔镜辅助下经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15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PLIF手术(16例,开放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相比,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均<0.01)。结论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孔镜辅助下经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不稳及滑脱,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微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20 d入院,伴突下5 cm水平以远麻木感,无明显大小便障碍。查体:剑突下5 cm水平以远痛温触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高,肌力约34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均减弱,双侧膝反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观测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H/h)及活动范围(ROM)、患者颈部神经恢复情况的JOA评分、患肢疼痛的VAS评分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7.5±1.9)个月.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植入节段的H/h比较(2.5 ±0.3 vs 2.6±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OM(10.3°±3.1°vs7.1°±1.9°,P <0.05)、JOA评分[(8.5±2.3)分vs (14.3±3.7)分,P<0.05)]、局部疼痛的VAS评分[(7.4±2.1)分vs (0.8 ±0.2)分,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并能恢复局部神经功能,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间椎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对我院2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140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94.8 mL;住院时间4-8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 ODI评分:术前(79.6±9.5)分,术后末次随访(10.9±4.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9,P〈0.01);VAS评分:术前(7.0±1.3)分,术后末次随访(1.1±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8,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6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90.9%。结论 X-tube下行MIS-TLIF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满足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固定的要求,该术式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