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节段,两侧融合型39个节段.单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再把骨化物对侧和头尾侧充分减压使其孤立,用枪状咬钳将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其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中间向外侧剥离摘除骨块;双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将中间未骨化黄韧带咬除分隔,使两侧骨化物孤立,再按单侧型手术方法逐块处理;两侧融合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从对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孤立,再将术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对侧向术者侧剥离摘除骨块.术前术后采用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8h,出血量平均290ml.术后无症状加重病例,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0例患者随访5~62个月,平均28个月,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前1.8±1.1分,末次随访时为3.7±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疗效按JOA评分改善率优3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CT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8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记录2组一般资料,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骨化分型、MRI及CT检查结果、椎管面积残余率、手术节段等临床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3.26±3.74)岁]较预后良好组[(56.83±3.12)岁]大,病程[(28.34±3.27)个月]较预后良好组[(19.36±3.85)个月]长,术前JOA评分[(5.83±0.36)分]、椎管面积残余率[(46.38±6.92)%]较预后良好组[(7.83±0.52)分、(58.34±8.31)%]低(P0.05),2组在体质量指数、性别比例、骨化分型、手术节段、术前MRI T2信号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椎管面积残余率(HR=0.905,95%CI:0.825~0.992,P=0.034)、高术前JOA评分(HR=0.202,95%CI:0.086~0.479,P0.001)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JOA评分以6.6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786(95%CI:0.695~0.877,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66.9%;椎管面积残余率以50.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748(95%CI:0.635~0.86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76.2%;术前JOA评分和椎管面积残余率联合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84(95%CI:0.799~0.94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67.7%。结论术前JOA评分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上中胸椎因胸廓肋骨架作用较其他脊柱段稳固,发生骨折脱位必然要有强大暴力,故合并伤多,尤以胸部损伤最多,早期处理不及时可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河北省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自1990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3例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合并伤56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9例。年龄13~68岁,平均45.2岁。受伤原因:交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开展,它具有可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品质等优点。目前国内已逐步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学者都在开发本专业的临床路径。本研究在第二作者主持下,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经过半年的临床应用与反复修改,于2008年5月正式应用于临床,本文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研发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损伤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3例上中胸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8例。结果随访47例,随访时间1~8年。完全性瘫痪28例术后无恢复,不完全性瘫痪11例中有不同程度恢复,无神经损伤8例无变化。结论上中胸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发生率高、合并症多,血气胸诊断一旦明确应优先处理,此类患者采取后路减压、复位和固定融合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过程中,保持腰椎后方结构的完整性越来越受到重视。1978年,Williams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腰椎间盘摘除术;1997年,Foley等使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目前,微创外科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我院应用自制腰椎后路扩视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先后路行撬拨复位,或咬除交锁的关节突使其复位.再由前路进入,切除损伤的椎间组织,复位良好后植骨固定.结果采取撬拨或咬除交锁的关节突全部复位,翻身后复位欠佳再次撬拨复位.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结论对无脊髓损伤的颈椎...  相似文献   
9.
脊柱脊髓损伤多发生于工矿与交通事故中,有时可突发大批出现.伤情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合并脊髓损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疾或危及生命.错误的搬运方式可加重脊柱脊髓损伤,有文献报告其发生率高达39%[1].目前国内在矿山及交通救治中使用的担架系统无法同时实现搬运与进行检查的目的.我们自行研制的脊柱急救外固定支架(发明专利号ZL2001410012284.2)适用于各种类型脊柱脊髓损伤,不仅可用于搬运伤者,还可在此支架上对伤者进行X线、CT、MR等影像学检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者痛苦,避免脊柱脊髓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诊断为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于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1例,记录其病程、血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T2WI 髓内高信号、脊髓受压分度、CT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定义为不良预后组,病情无恶化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较大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71例患者中,失访6例, 预后良好为52例;13例发生终点事件,此为预后不良组。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以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两者比较,前者较椎管面积残余率的影响程度高(RR=3.547、2.324);ROC曲线下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的AUC为0.810(95% CI:0.699~0.922),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5%、83.3%。结论 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效果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相应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