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口服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商品名:希舒美),对照组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91.43%)与对照组(94.29%)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明显减轻时间(5.4±1.5)d、发热消退的时间(4.0±1.0)d与对照组的时间(5.2±1.2)d、(3.4±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与静脉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口服用药经济,不良反应少,患儿易接受,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科抗生素的应用状况以及葡萄糖球菌的耐药情况,并对儿科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数据库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结果: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平均使用率达90.96%,而且某些单品种抗生素使用较多,微生物送检率达91.29%;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性可达88.0%以上,对万古霉素尚未产生耐药性,辛内吉及呋喃坦啶耐药性较低,低于10%;抗生素二联用情况也比较常见,占35.83%,三联及以上联用情况尚未出现。结论:儿科抗生素使用率比较高,而且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也较为普遍,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保证疗效的同时,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入院治疗的45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治病例。对比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后,4~11 d体温恢复正常,6~17 d咳嗽症状缓解,经治疗后43例患儿肺部炎性反应消失,2例患儿病情进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6个月后病情无改善。结论通过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指标的监测,能协助早期确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予对症药物支持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对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记录患儿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腹部B超等指标,根据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分为肝损害组及对照组,其中肝损害组26例,对照组52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8例川崎病患儿肝损害者26例,占33.3%,21例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在200 IU/L以内,约占80.8%,其中肝肿大者3例,黄疸1例,脾大1例,分别占肝损害患者的11.5%、3.8%、3.8%。肝损害组与对照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异常进入回归模型;而CRP、ES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异常是川崎病患儿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同时白细胞计数亦与肝损害存在联系,应对其提高重视,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缓解时间,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喘息、湿啰音和哮鸣音等临床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能够有效提高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